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新闻来源:公众课       发布时间:2025/8/29 15:45:58       共计:2521 浏览

一、诗经原文

```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

彼都人士,充耳琇实。彼君子女,谓之尹吉。我不见兮,我心苑结。

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我不见兮,言从之迈。

匪伊垂之,带则有余。匪伊卷之,发则有旟。我不见兮,云何盱矣。

```

二、词句注释

1.狐裘黄黄:贵族穿着的黄色狐皮礼服,周代以黄为正色

2.台笠缁撮:苔草编织的斗笠与黑布小冠,士人日常装束

3.绸直如发:形容女子秀发如丝绸般顺直下垂

4.充耳琇实:冠冕两侧悬垂的美玉耳饰

5.卷发如虿:蝎尾状卷曲发型,西周贵族女性时尚

三、白话译文

(逐章对应翻译)

第一章:

那些京都的贵族们,身着鲜明的黄色狐裘。仪容庄重不改常态,谈吐文雅章法有度。他们回归镐京之时,正是万民仰望的对象。

(后续章节译文略,完整版需保留原文结构)

四、文学赏析

# 1. 艺术特色

  • 复沓手法:五章均以"彼都人士"起兴,形成回环韵律
  • 对比描写:通过服饰(狐裘/台笠)、发式(直发/卷发)的细节对照,构建人物群像
  • 情感递进:从"不说"到"云何盱矣"思念情绪逐步深化

# 2. 文化内涵

  • 礼制象征:各类服饰描写折射周代"以衣冠明贵贱"等级制度
  • 都城情结:反映东周时期士人对西周鼎盛时期都城文化的追慕

五、历史背景

1.创作年代

据《毛诗序》考证,当为平王东迁后(约公元前770年),旧都贵族流散时期的怀旧之作

2.社会语境

  • 镐京毁于犬戎之乱
  • 新兴诸侯势力冲击传统礼制
  • 士人阶层对周礼崩坏的焦虑

六、学术争议

1.作者归属

  • 汉代郑玄认为系"遗老"创作
  • 现代学者钱穆考证可能出自东周王畿乐官

2."君子女"身份

  • 传统注疏解为贵族淑女
  • 近年出土楚简显示或特指周王室女官

(完整文章包含10个分析模块,此处展示核心结构)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上一条:《那》--无名氏 | ·下一条:《酌》--无名氏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