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绿终朝不盈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钓言纶之绳。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
1.采绿/采蓝:
绿指荩草(可染黄),蓝指蓼蓝(可染青),先秦时期重要的染料植物。"终朝"强调采集时间持续整个上午。
2.不盈匊/不盈襜:
"匊"同"掬"合捧;"襜"为围裙前襟。通过容器未满的细节描写,暗示主人公心不在焉的状态。
3.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全诗核心矛盾——约定五日归期却逾期未至,体现周代"过时不返"婚恋观念。
4.韔弓/纶绳:
"韔"chàng)指收弓入袋,""整理钓线。两组动作描写构成狩猎与垂钓的典型生活场景。
5.鲂及鱮:
鲂鱼(鳊鱼)与鱮鱼(鲢鱼),《诗经》中常作为婚恋意象,如《齐风·敝笱》"其鱼鲂鱮"即隐喻男女之事。
```
整个早晨采荩草难满一捧,我的鬓发散乱且归去梳洗。
整日采摘蓼蓝不满衣襟兜,约定五日归来却六日不见。
那人若去打猎我便收弓袋,那人若去垂钓我理钓鱼绳。
他钓得什么鱼?鳊鱼和鲢鱼,看着鳊鱼鲢鱼不由心欢喜。
```
采用"场景+心理活动"的复沓结构:
1.焦虑与期待:
"五日为期"明确时间记载,折射周代"婿不逾时"的婚俗规范,逾期引发的焦虑具有时代典型性。
2.含蓄之美:
末章仅以观鱼之乐收束,未直言思念,符合"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经》审美标准。
诗中染料植物采集印证《周礼·地官》"掌染草"记载,反映:
"逾期不归"可关联:
1. 周代"期"制度:《孟子》载"役,义也"说明男子需定期服役
2. "奔者不禁"习俗:《周礼·媒氏》记载特定时期允许逾时不婚
1.与《卷耳》对照:
同属"人"主题,但《采绿》通过具体时间量化焦虑,《卷耳》则以"陟彼崔嵬"的空间位移抒怀。
2.与《郑风·子衿》对比: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直抒胸臆,《采绿》"五日为期"体现周人"以数纪情"独特表达方式。
1.文学传统:
李清照"日晚倦梳头"(《武陵春》)与"予发曲局"的互文关系,展现千年女性书写传统。
2.民俗演化:
湖北黄陂至今保留"青"俗,新娘婚前需采集植物,或为《采绿》古俗孑遗。
(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