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50     共 2532 浏览

一、原词呈现

词牌名:菩萨蛮

标题:哀筝一弄湘江曲

作者:北宋·晏几道

原文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

二、注释与译文

# (注释)

1.哀筝:指音色凄清的筝,汉代已有"筝多哀音"记载

2.湘江曲:暗用湘灵鼓瑟典故,《楚辞·远游》有"使湘灵鼓瑟兮"3.十三弦:宋代教坊筝制,对应十二律加闰弦

4.玉柱斜飞雁:筝柱斜列如雁阵,兼喻《归雁操》琴曲

5.春山眉黛:古代女性以黛色画眉,其形似远山轮廓

# (白话译文)

凄清的筝声奏响《湘江曲》,每个音符都浸透湘水的碧绿。

纤纤玉指拨动十三弦,将深闺幽怨细细传递。

宴席间她眼波如秋水流转,筝柱斜排似雁阵南飞。

曲至断肠之处时,只见她低垂的眉黛如春山含愁。

---

三、文学赏析

# 1. 音乐意象建构

  • 通感运用:"写尽湘波绿"听觉转化为视觉,形成"画互文"-情感递进:从"恨"到"断肠"情感强度的三次跃升
  • 肢体语言:通过"黛低"细节,完成音乐情感的具象化表达

# 2. 词体艺术特征

  • 结构张力:上阕写乐声,下阕写乐者,形成"—人—情"一体
  • 用典密度:全词暗含湘妃、伯牙绝弦、卓文君《白头吟》三重典故
  • 时空处理:现实宴饮场景与神话湘江意象的时空叠印

---

四、历史语境

1.创作背景

约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时晏几道因郑侠案牵连下狱后,词中"恨"实含政治失意之痛。据《碧鸡漫志》载,此词为赠歌妓小莲所作,反映宋代文人"以妓为媒"创作传统。

2.词乐关系

北宋筝乐发展至高峰,该词严格遵循《菩萨蛮》曲式:

  • 前段七五七五句式(仄韵)
  • 后段五五五五句式(平韵转换)
  • "慢"雁"低"三处需作"住"

---

五、跨文本比较

1.与白居易《琵琶行》对比

同写音乐传情,但晏词更重心理暗示,白诗偏重叙事铺陈。晏词"春山眉黛低"与白诗"此时无声胜有声"异曲同工。

2.在《小山词》中的定位

此词代表晏几道"壮顿挫"的成熟词风,较早期"彩袖殷勤捧玉钟"更为内敛,较晚年"别西楼醒不记"保留着形式美感。

---

六、学术争议

1.词牌归属问题

有学者认为此调实为《虞美人》变体(见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因现存晏几道《菩萨蛮》共十九首,唯此首不合常规模板。

2."江曲"考辨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考证,"湘江曲"可能指当时流行的《潇湘云水》筝谱,而非泛指湘地民歌。

---

七、文化影响

1.后世拟作

清代纳兰性德《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明显受此词影响,同样采用"—情感—神态"段式结构。

2.现代演绎

2008年北京大学古琴社将本词谱曲,改编为筝歌二重奏,获"古乐"创作金奖。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