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新闻来源:公众课       发布时间:2025/8/29 15:45:59       共计:2522 浏览

篇名与原文

篇名:《防有鹊巢》

作者:无名氏(收录于《诗经·陈风》)

原文

```

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

---

词句注释

1.:堤坝

  • 《毛传》:"防,邑也"
  • 现代考据多认为指水边堤防

    2.(qióng):土丘

    3.旨苕:鲜嫩的凌霄花

  • 苕:紫葳科植物,古称"苕"4.(zhōu):欺骗、挑拨

    5.忉忉/惕惕:忧愁恐惧貌

    6.中唐:庙中路

  • 《尔雅》:"中路谓之唐"

    7.(pì):砖瓦

    8.(yì):绶草(一说为绶鸡)

---

白话译文

第一段

堤岸怎会筑鹊巢?土丘怎生凌霄草?

是谁离间我爱人?令我忧心似火烧。

第二段

庙堂中路铺砖瓦,土丘竟长绶草芽。

是谁离间我爱人?令我惶惶难安家。

---

文学赏析

# 意象体系

  • 反常自然物象:鹊巢筑堤、苕生丘壑等违反自然规律的意象,暗喻人际关系中的异常状态
  • 建筑符号:中唐与甓的宫廷意象,暗示权力场域的倾轧

# 艺术手法

1.比兴交织:前两句兴象引出后两句本体

2.重章复沓:两段结构相似而用词递进(忉忉→惕惕)

3.悬念设置:"谁侜予美"的开放式诘问

# 情感表达

  • 通过"忉忉"惕惕"递进,展现从焦虑到恐惧的心理恶化过程
  • 末句的反复叩问形成强烈抒情张力

---

历史背景

# 创作年代

  • 约公元前600-前400年间(陈国灭亡前)
  • 据《左传》记载,陈国此时正经历多次宫廷政变

# 政治隐喻说

  • 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影射陈厉公时期(前706-前700)的公子争位
  • "予美"或指被废的太子免,"侜者"暗指篡位的陈佗

# 民俗学视角

  • 台湾学者屈万里提出可能与"占"习俗相关
  • 鹊巢异位被视为不祥之兆

---

学术争议

1.主旨分歧

  • 汉儒郑玄:"刺谗言"
  • 宋代朱熹:"淫妇忧被弃"
  • 现代闻一多:"术禳灾歌"说

2.地理考证

  • "防"地争议:河南淮阳/安徽亳州
  • 马瑞辰考"邛"陈国特有的丘名

3.植物学疑案

- "旨鷊"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还是雄类禽鸟

---

文化影响

1.文学传承

  • 李白《古风》"梧桐巢燕雀"化用其意象
  • 李商隐《无题》"不信菱枝弱"其忧谗主题

2.语言贡献

  • 成语"鹊巢鸠占"原始出处之一
  • "忉忉"后世描写忧思的经典词汇

3.比较研究

  • 与《楚辞·九章》的"谗人高张"形成南北呼应
  • 日本《万叶集》第892首可见相似表达结构

---

延伸思考

1.心理学解读

  • 展现早期人类对"失调"现象的朴素理解
  • 反常自然意象投射人际关系危机

2.生态诗学价值

  • 中国古代最早记录鹊类栖息地异常的文献
  • 体现"天人感应"生态观雏形

3.现代改编

- 台湾云门舞集《九歌》选用此篇为音乐文本

- 2016年故宫"诗经特展"将其列为重点展品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