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48     共 2551 浏览

一、原词呈现

《点绛唇·闺思》

宋·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

二、词作注释

1.点绛唇:词牌名,因南朝江淹"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名

2.柔肠一寸愁千缕:化用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意象,量化愁绪

3.催花雨:暮春时节的急雨,加速花朵凋零

4.望断:极目远眺直至视野极限,典出《楚辞》"极千里兮伤春心"

---

三、白话译文

独守空闺的寂寞中,一寸柔肠却缠绕着千丝愁绪。想要挽留春天,春天却已远去,只听得催落残花的雨声。

百无聊赖地倚遍栏杆,终究提不起半点心绪。思念的人身在何方?只见连绵芳草接天边,望尽归路也不见踪影。

---

四、文学赏析

# 1.情感结构

  • 空间递进:从"闺"到"阑干""天芳草"展现愁绪的物理扩张
  • 时间维度:通过"惜春春去"暗示青春流逝与等待的漫长

# 2.艺术特色

  • 量化修辞:"""缕"的悬殊对比强化愁绪密度
  • 意象组合:将"雨"阑干"芳草"传统意象重构为情感符号

# 3.女性书写

突破"男子作闺音"传统,真实呈现宋代知识女性的精神困境,开创"怨词"新范式。

---

五、历史背景

1.创作时期:约作于1129年赵明诚任莱州知府期间,李清照独居青州

2.社会语境:宋代礼教对女性的空间禁锢与李清照超越时代的自我表达

3.词学意义:标志易安词从早期闺阁闲愁向深沉生命体验的转型

---

六、延伸解读

1.植物象征:"芳草"实指春景,又暗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

2.空间政治学:深闺/外部世界的对立映射宋代女性的生存困境

3.比较阅读:可与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对照,体会李清照对传统闺怨题材的突破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