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
1.静女:娴静的女子。"静"""贞静娴雅
2.姝/娈:姝指容貌美丽,娈侧重性情柔婉
3.城隅:城墙拐角处,先秦时期常见约会地点
4.彤管:红色管状物,或为乐器/笔管/红草,学界存争议
5.牧荑:野外采摘的茅草嫩芽,象征纯洁情感
---
```
那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约我在城墙角等候。故意藏身不让我看见,急得我抓耳挠腮徘徊不停。
姑娘温柔送我红管草,管草红润闪着光泽。并非草儿本身多珍贵,只因是心上人所赠。
从郊外采来白茅相赠,确实美丽又特别。不是茅草真的稀罕,是美人情意让它珍贵。
```
---
---
1.创作时期:
学界多认为属邶风,反映西周至春秋时期卫国(今河南北部)民俗
2.社会语境:
3.诗经定位:
在"国风"独具清新格调,与《郑风·子衿》并称"先秦情诗双璧"
---
1.彤管实指:
2.主旨分歧:
---
1.文学传承:
2.现代演绎:
---
1. 对比阅读:《郑风·子衿》不同时空维度的等待描写
2. 人类学视角:先秦"城隅"空间与婚恋习俗关系考
3. 接受美学:汉代《毛诗序》与宋代《诗集传》解读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