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21:52:08     共 2529 浏览

曲牌原文

《仙吕·一半儿》

云鬟雾鬓胜堆鸦,

浅露金莲簌绛纱,

不比等闲墙外花。

骂你个俏冤家,

一半儿难当一半儿耍。

---

注释详析

1.云鬟雾鬓:形容女子发髻蓬松如云,"雾鬓"《洛神赋》"云髻峨峨,修眉联娟"化用

2.堆鸦:比喻乌黑发亮的头发,元代常见意象,如关汉卿《碧玉箫》"鸦翎般水鬓"

3.金莲:典出《南史·齐东昏侯记》"步步生莲花"元代特指缠足女子的小脚

4.簌绛纱:绛色纱裙摩擦的声响,"簌"拟声词,体现动态美感

5.难当:双关语,既指难以抗拒的魅力,又暗含相思煎熬

---

白话译文

(女子)蓬松的云鬓胜过乌鸦羽色,

微露的金莲轻拂绛红纱裙,

绝非寻常路柳墙花可比。

娇嗔骂着"你这俏冤家"半是因你令人难以招架,

半是带着调笑的情趣话。

---

文学赏析

# 1. 结构艺术

采用"吕宫"牌特有的"七三九"句式,末句"儿...一半儿..."定格句式,通过重复构成张力。前3句工笔描摹,后2句突转口语,形成雅俗交融的戏剧性效果。

# 2. 情感表达

  • 矛盾修辞:"骂""家"构成情感悖论
  • 心理刻画:末句精准捕捉恋爱中"欲拒还迎"微妙心理
  • 感官描写:视觉(云鬟)、听觉(簌)、触觉(露)的多维呈现

# 3. 时代特征

反映元代市井文化对传统闺怨题材的改造:

  • 突破"温柔敦厚"教,展现活泼泼的世俗情感
  • "墙外花"喻青楼文化盛行的社会背景
  • "金莲"体现元代文人审美趣味

---

历史背景

1.创作时期:约作于白朴晚年(1280-1306),时值元杂剧鼎盛期,散曲逐渐文人化

2.作者生平:白朴经历金元易代之变,其散曲常以艳情题材寄寓兴亡之感

3.文学地位:被收入《阳春白雪》散曲集,代表元代前期散曲"清丽派"风格

---

延伸解读

1.比较研究

  • 与关汉卿《一半儿·题情》对比:白作含蓄,关作直露
  • 同题材唐诗比较:李商隐《无题》重象征,白朴重白描

2.文化隐喻

  • "墙外花"元代文人处境:既向往自由又受礼教约束
  • "一半儿"成为元代情感表达的范式,影响后世《挂枝儿》等民歌

3.现代价值

- 为研究元代女性形象提供文本依据

- 展现汉语从诗词向曲文演变的关键节点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