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新闻来源:公众课       发布时间:2025/8/29 15:45:59       共计:2527 浏览

一、诗经原文

```

雨无正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

旻天疾威,弗虑弗图。舍彼有罪,既伏其辜。

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

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

庶曰式臧,覆出为恶。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如彼行迈,则靡所臻。

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曾我暬御,憯憯日瘁。

凡百君子,莫肯用讯。听言则答,谮言则退。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

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维曰于仕,孔棘且殆。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

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

鼠思泣血,无言不疾。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

二、词句注释

1.浩浩昊天:浩大的苍天,"昊天"为周人对天的尊称

2.不骏其德:不常施恩德,"骏"通"峻"长久之意

3.沦胥以铺:无罪者相继受害,"胥"牵连

4.暬御:侍御近臣,指作者身份

5.哿矣能言:可叹善辩者,"哿"嘉许语气

三、现代译文

(逐章白话翻译)

第一章:苍天不施恩德/降下饥荒战乱/惩罚有罪者时/却牵连无辜百姓

第四章:战祸持续不退/饥荒愈演愈烈/我这侍御之臣/日日忧劳憔悴...

四、文学赏析

# 1. 艺术特色

  • 复沓结构:七章均以"昊天"意象起兴,形成循环咏叹
  • 对比手法:"无罪沦胥"与"有罪伏辜"强烈反差
  • 谏臣视角:通过侍御官员的独白展现时代悲剧

# 2. 思想内涵

  • 体现西周晚期"天命靡常"宇宙观
  • 揭露贵族阶层的集体失职现象
  • 开创中国政治讽喻诗的先河

五、历史背景

1.创作时期:约西周幽王时期(前781-前771年)

2.相关事件

  • 泾渭地震(前780年)被视为天谴
  • 申侯联合犬戎攻镐京(前771年)

    3.政治环境

  • 周王权威衰落
  • 诸侯不朝现象普遍

六、学术争议

1.作者身份

  • 郑玄注:周王室侍御官
  • 现代观点:可能为史官群体集体创作

    2.篇名释义

  • 传统解释:""政令,"无正"政令无常
  • 新解:或为"雨无止"传抄之误

七、文化影响

1. 被《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引用为"天降灾祸"典源

2.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化用"失业徒"意象

3. 现代学者视为中国最早的官僚体制批判文献

(AI生成)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上一条:《雝》--无名氏 | ·下一条:《青蝇》--无名氏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