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49     共 2529 浏览

一、原词呈现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事,纵英豪,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

二、注释与白话译文

#注释

1.金陵城:今江苏南京,南宋时为建康府,曾为临时行都。

2.倚清秋:倚栏远眺秋景。"清秋"含萧瑟之意。

3.中原事:指北宋灭亡后中原沦陷的国事。

4.倩悲风:请托凄风传递哀痛。""请托之意。

#译文

独登金陵西城楼,倚栏凝望深秋之景。夕阳余晖笼罩万里山河,长江奔流不息。

中原沦丧的恨事,纵有英雄豪杰,何时能收复?唯愿悲风将我的热泪,吹过故土扬州。

---

三、艺术赏析

#1. 意象构建

  • 空间对比:以"金陵城"现实避难地)与"扬州"(沦陷区象征)形成地理张力。
  • 时间凝固:"夕阳垂地"暗喻南宋国运颓势,而"大江流"则暗示历史无情奔涌。

#2. 情感表达

  • 隐忍悲愤:通过"时收"诘问,展现对朝廷苟安的痛心。
  • 泪洒山河:末句以"吹泪"的拟人化手法,将个人哀伤升华为家国之恸。

#3. 语言风格

全词仅36字,却以白描手法浓缩时空,符合朱敦儒晚期词"简淡而悲慨"(《宋词通论》评)。

---

四、历史背景探析

#1. 创作年代

此词应作于1138年南宋定都临安后,朱敦儒流寓金陵期间。时值宋金对峙,主战派岳飞等遭打压,词中"英豪,几时收"暗讽时局。

#2. 作者心境

朱敦儒早年以"清都山水郎"居,靖康之变后词风转向沉郁。本词是其从"逸"到"忧世"的代表作。

---

五、延伸解读

#1. 与同类题材对比

  • 较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激昂,本词更显苍凉;
  • 与李清照"思项羽"直抒相比,此作含蓄深沉。

#2. 后世评价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赞其:"寥寥数语,抵得一篇《哀江南赋》。"

#3. 文化符号意义

""宋诗词中常代指沦陷区(如姜夔《扬州慢》),此词强化了这一意象的悲情色彩。

---

六、总结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以极简笔墨构建宏阔意境,将个人漂泊之哀与家国破碎之痛熔铸一体,堪称南宋爱国词中的"缩微史诗"艺术价值不仅在于语言张力,更在于记录了一代文人的精神创伤。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