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1:46:20     共 2524 浏览

一、诗文标题与作者

# 1. 标题释义

"春思"诗题具有双重内涵:表层指春日引发的思绪,深层则暗含"恨"。皇甫冉通过此标题构建时空框架,将自然时序与人类情感交织,形成"春景衬离情"经典模式。

# 2. 作者生平

皇甫冉(约717-771),字茂政,润州丹阳人,天宝十五年状元及第。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风"清颖秀拔"张九龄评),擅长以细腻笔触处理边塞与闺怨题材。此诗作于其任职河南节度使幕府期间,正值安史之乱后的动荡年代。

---

二、原文与注释

```text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

# 重点注释:

  • 马邑龙堆:马邑在今山西朔州,龙堆为白龙堆沙漠,借指遥远战场
  • 机中锦字:典出《晋书》窦滔妻苏蕙织锦为回文诗事,喻思妇愁绪
  • 窦车骑:东汉车骑将军窦宪,曾北伐匈奴刻石燕然山,此处借问归期

---

三、白话译文

```

莺歌燕语预告新春来临,征人却远在千里外的边关。

京城家园紧邻皇家宫苑,思绪已随月光飞向塞外。

织锦回文写不尽离愁别恨,楼上花枝嘲笑着独眠人。

试问主帅何时能像窦宪那般,凯旋归来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

译文注重保留原作的"跳跃":首联时空对比(新年喜庆vs边关遥远),颔联虚实相生(实写京城居所vs虚写明月寄情),形成强烈的张力效果。

---

四、诗歌赏析

# 1. 结构艺术

全诗采用"承转合"的经典布局:

  • (首联):以乐景衬哀情,通过"啼燕语"与"路几千"的对比奠定基调
  • (颔联):空间并置手法,"城汉苑"的实与"胡天"虚构成情感张力
  • (颈联):引入人物行动,"字长恨"具象化思念,"花枝笑眠"人化孤独
  • (末联):用窦宪典故收束,将个人愁思升华为对和平的普遍期盼

# 2. 艺术特色

  • 意象系统:构建"春日意象群"(莺燕、花枝)与"塞意象群"(马邑、胡天)的对抗
  • 女性视角:通过"中锦字"独眠"等细节,展现思妇的隐秘心理活动
  • 非战思想:末联用反问句式,含蓄批评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

五、扩展说明

# 1. 文学史定位

此诗代表盛唐向中唐过渡的创作特征:既保留盛唐的雄浑气象(如"随明月"的阔大空间),又初现中唐的细腻写实(如"花枝笑眠"细节)。与李白《春思》相比,皇甫冉更侧重社会关怀,而非个人情感宣泄。

# 2. 文化内涵

诗中"车骑"的运用,反映唐代文人普遍的历史情结——既渴望重现汉代武功,又忧虑战争带来的民生疾苦。这种矛盾心理恰是安史之乱后士人群体心态的缩影。

# 3. 后世影响

该诗开创的"春思—边愁"模式,为晚唐李商隐《无题》、宋代晏殊《蝶恋花》等作品提供范式。其中"随明月"的构思,更被明代高启《塞下曲》化用为"妇楼头月,征人马上霜"。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上一条:《春思》-- 李白 | ·下一条:《春怨》-- 刘方平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