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新闻来源:公众课       发布时间:2025/8/29 15:45:55       共计:2520 浏览

篇名与原文

篇名:清人(《诗经·郑风》第十六篇)

作者:无名氏(先秦民歌)

原文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

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

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

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

词语注释(逐句解析)

1.清人在彭

  • 清:郑国邑名,今河南中牟西
  • 彭:黄河渡口名
  • 驷介:披甲战车
  • 旁旁:马强壮貌

2.二矛重英

  • 二矛:酋矛、夷矛两种兵器
  • 重英:矛柄双重缨饰

3.河上乎翱翔

- 暗喻军队无所事事的状态

(后续各章词义结构相似,体现重章叠句特征)

---

白话译文

第一章:

清邑的军队驻守彭地,

披甲战马威武雄壮。

双矛装饰着鲜艳红缨,

却在黄河边游荡彷徨。

(全诗三章采用递进式翻译,突出重复中的微变)

---

文学赏析

# 1. 艺术特色

  • 复沓手法:三章仅变换"/消/轴"旁旁/麃麃/陶陶"六组词
  • 意象对比:精良装备(驷介、二矛)与懈怠状态(翱翔、逍遥)形成反讽
  • 动词运用:"翱翔"逍遥"左旋右抽"生动刻画军队散漫形象

# 2. 主题思想

通过描写郑国清邑军队的奢靡涣散,揭露春秋时期军政腐败的社会现实,属于《诗经》中典型的"刺时"作。

---

历史背景考证

1.创作年代

《毛诗序》认为讽刺郑文公(前672-前628年在位)时期高克率师溃散事件,与《左传·闵公二年》记载吻合。

2.地理考据

  • 清邑:郑国西北边境要冲
  • 彭/消/轴:黄河沿线三大军事据点
  • 驻军目的:防范狄族入侵

3.军政制度反映

  • "驷介"体现车战时代军事配置
  • "中军作好"暴露训练形式主义

---

学术争议与补充

1.主旨分歧

  • 传统说:政治讽刺诗
  • 新说:或为描写军事演习的纪实民歌

2.比较研究

  • 与《齐风·还》对比:同写狩猎/军事,情绪截然相反
  • 与《秦风·无衣》对比:反映不同诸侯国的军风差异

3.文化影响

- "人"成为古代诗文中国防懈怠的典故

- 清代考据学派对该诗地理考释贡献显著

(AI生成)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上一条:《淇奥》--无名氏 | ·下一条:《清庙》--无名氏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