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柔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
捋采其刘,瘼此下民。
不殄心忧,仓兄填兮。
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
乱生不夷,靡国不泯。
民靡有黎,具祸以烬。
於乎有哀,国步斯频。
国步蔑资,天不我将。
靡所止疑,云徂何往?
君子实维,秉心无竞。
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忧心慇慇,念我土宇。
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自西徂东,靡所定处。
多我觏痻,孔棘我圉。
为谋为毖,乱况斯削。
告尔忧恤,诲尔序爵。
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如彼遡风,亦孔之僾。
民有肃心,荓云不逮。
好是稼穑,力民代食。
稼穑维宝,代食维好。
天降丧乱,灭我立王。
降此蟊贼,稼穑卒痒。
哀恫中国,具赘卒荒。
靡有旅力,以念穹苍。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
秉心宣犹,考慎其相。
维彼不顺,自独俾臧。
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
朋友已谮,不胥以穀。
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维此圣人,瞻言百里。
维彼愚人,覆狂以喜。
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维此良人,弗求弗迪。
维彼忍心,是顾是复。
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大风有隧,有空大谷。
维此良人,作为式穀。
维彼不顺,征以中垢。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听言则对,诵言如醉。
匪用其良,复俾我悖。
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
如彼飞虫,时亦弋获。
既之阴女,反予来赫。
民之罔极,职凉善背。
为民不利,如云不克。
民之回遹,职竞用力。
民之未戾,职盗为寇。
凉曰不可,覆背善詈。
虽曰匪予,既作尔歌!
```
1.菀彼桑柔:菀(wǎn),茂盛貌;桑柔,嫩桑叶
2.仓兄填兮:仓兄(chuàng huǎng),失意貌;填(chén),长久
3.倬彼昊天:倬(zhuō),光明广大
4.旟旐有翩:旟(yú)、旐(zhào),绘有鸟蛇图案的旗帜
5.僤怒:僤(dàn),盛大之怒
6.荓云不逮:荓(pīng),使;逮,及
7.蟊贼:食根曰蟊,食节曰贼,喻祸国者
8.甡甡其鹿:甡甡(shēn),众多貌
茂盛的嫩桑树下,本应有浓密树荫。如今枝条被采尽,百姓受苦病缠身。忧思不绝心如焚,长久失意意难平。光明的苍天在上,为何不怜我众生?
四马驾车强健行,旌旗猎猎风中扬。祸乱滋生未平定,各国动荡尽遭殃。百姓难觅幸存者,俱遭灾祸成灰烬。可叹国运正危急,危难接连实堪伤...
(中间译文部分省略,保留关键段落结构)
1.比兴手法:以"柔"起兴,茂桑被伐喻周王朝衰败
2.复沓结构:八章均以四言为主,三章出现"有隧"回环
3.情感递进:从"殄心忧""乎有哀"悲愤情绪逐步升华
4.对比艺术:七章"君""之君"的鲜明对照
5.史诗特征:真实记录周厉王时期"国人暴动"场景
1.创作年代:约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后,周厉王被逐时期
2.政治语境:反映""政策与"民之口"带来的社会危机
3.作者身份:当为王室贵族,诗中"实维"可见其政治立场
4.文学地位:《大雅》中最长的怨刺诗,开创"雅"先声
5.后世影响:杜甫"朱门酒肉臭"对比手法可追溯至此
1.文本争议:第三章"生厉阶"指荣夷公等谗臣
2.地理信息:"自西徂东"印证周人自豳地东迁的历史
3.哲学思考:提出"热需濯"治国隐喻
4.宗教意识:七次呼告""周人天命观残余
5.现代价值:对权力监督的警示意义跨越三千年
(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