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1:46:18     共 2527 浏览

一、诗文标题与作者

标题解析

"州"为唐代山南西道治所(今四川广元),"南渡"指横渡嘉陵江的行程。标题直接点明地理坐标与事件,体现唐代行旅诗典型特征。

作者生平

温庭筠(约812-866),字飞卿,晚唐花间派代表。虽以"八叉"八叉手成八韵)的才华闻名,却因屡试不第、讽刺权贵而潦倒漂泊。此诗作于其游历利州时,借渡江景象抒发隐逸之思。

---

二、原文与注释

全诗文本

```text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

关键词注释

  • 澹然:水波荡漾貌,一作""
  • 翠微:青翠山气,代指远山
  • 范蠡:春秋楚人,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泛舟五湖
  • 忘机:典出《列子》,指泯除机心、与世无争

---

三、白话译文

夕阳余晖洒落空阔江面,曲折小岛连接苍翠山峦。

渡船载马远去嘶鸣渐消,柳荫旅人静候归舟靠岸。

沙草丛中惊起飞散群鸥,万顷稻田掠过孤鹭翩跹。

何人懂我追寻范蠡心境?唯愿沉醉五湖烟波之间。

---

四、逐联赏析

1. 首联:时空定位与宏观构图

"澹然空水对斜晖"以动态光影构建黄昏基调,"岛接翠微"曲线构图延伸空间层次。水天相接的苍茫感,为全诗奠定疏淡基调。

2. 颔联:视听交融的渡口叙事

"嘶"与"人歇"动静对照,"波上"柳边"的空间转换展现观察视角变化。未渡者与已渡者的二元对比,暗含人生境遇的隐喻。

3. 颈联:数字对比的生态画卷

"丛"与"万顷"群鸥""鹭"构成微观与宏观的视觉张力,鸥鹭意象象征自由与孤独的双重性。此联被誉"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神韵同出"。

4. 尾联:典故运用的精神升华

范蠡典故意在双关:既赞功成身退的智慧,又讽现实无人理解隐逸真意。"忘机"字凝聚诗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

---

五、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按"渡-渡中-渡后"时序展开,首尾圆合

2.绘画美学:融合水墨画的留白(空水)与工笔画的细节(沙草)

3.声律成就:平仄精准,""""""平水韵五微部

---

六、文学史价值

1.晚唐山水诗代表:突破六朝玄言诗传统,将个人际遇融入自然观照

2.花间派另类之作:不同于温庭筠多数秾艳词风,展现清丽诗功

3.隐逸主题新解:区别于陶渊明的田园归隐,提出"忘机"的士人出路

---

七、延伸思考

对比杜甫《旅夜书怀》的沉郁与王维《青溪》的禅意,本诗在晚唐动荡背景下,呈现出知识分子特有的疏离感与精神洁癖。其"鸥散"一鹭飞"的意象组合,更成为后世山水诗经典范式。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