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哀王孙》为杜甫自拟新题乐府,继承汉乐府"于哀乐,缘事而发",突破初唐宫体诗局限,开创"事名篇"的叙事诗范式。
创作时间:至德元载(756)秋至二载(757)春间,时值安史叛军占领长安,杜甫被困城中目睹宗室惨状。
诗文体裁:七言古体,共28句196字,押平声虞韵,韵脚"乌、呼、胡"等贯穿全篇,形成沉郁顿挫的声律效果。
原文节选:
>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关键词注释:
完整译文:
长安城头聚集着白头乌鸦,每夜在延秋门上哀鸣。它们飞抵高门大宅啄食,昔日的权贵早已逃散。皇帝的马鞭折断、御马累死,连亲生骨肉都来不及带走。
1.事件脉络:
2.杜甫处境:
1. 叙事艺术
>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通过残留的玉佩暗示其贵族身份,与"乞为奴"尖锐反差
2. 思想内涵
1.与同期作品对比:
2.后世评价:
- 明代王嗣奭《杜臆》评:"篇哀痛顾惜,若家人父子相见" -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称:"此诗见帝王遗胤,颠沛犹尊"
附录:相关诗作推荐
1. 《哀江头》——同陷长安时期作品
2. 《北征》——记录脱险经历的长篇叙事诗
3. 《洗兵马》——反映平叛进程的政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