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1:46:20     共 2525 浏览

诗文概览

标题溯源:题名"山石"首句前二字,属唐代即景命题诗传统,实为终南山纪游之作。

创作背景:贞元十七年(801年)韩愈辞徐州幕职闲居洛阳时所作,展现其"以文为诗"的革新精神。

---

原文呈现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

注释精要

1.荦确(luò què):山石嶙峋貌

2.栀子:常绿灌木,夏季开花

3.疏粝(lì):粗米饭

4.鞿(jī):马缰绳,喻束缚

5.吾党二三子:典出《论语》,指志同道合者

---

逐联译文

原文片段现代译文
山石荦确行径微嶙峋山石间小路狭窄难行
黄昏到寺蝙蝠飞日暮时分抵达古寺,蝙蝠在暮色中盘旋
清月出岭光入扉皎洁月光越过山岭,清辉洒入门窗
当流赤足蹋涧石赤脚踏过溪涧石块,任流水冲刷

---

文学赏析

# 1. 结构艺术

全诗按时间顺序展开:

  • 黄昏入寺(1-4句)
  • 夜宿观画(5-8句)
  • 月夜静思(9-10句)
  • 晨间探幽(11-14句)
  • 抒情咏怀(末4句)

# 2. 诗风突破

  • 散文化笔法:打破律诗对仗常规,如"蕉叶大栀子肥"的散文式白描
  • 虚实相生:"佛画好"却"稀"留白中见禅意

# 3. 意象系统

意象群象征意义
山石/蝙蝠自然的野性生命力
芭蕉/栀子盛夏的丰沛生机
清月/涧水超脱的精神境界

---

延伸解读

哲学维度:末句"必局束为人鞿"体现韩愈"文以明道"思想,将山水之乐与仕途束缚对立。

诗史地位: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评:"事雕琢,自见精彩,真大家手笔"

---

对比研究

与王维《山居秋暝》比较:

| 维度 | 韩愈《山石》 | 王维《山居秋暝》 |

|------|--------------|------------------|

| 视角 | 探险者动态视角 | 隐士静态视角 |

| 色彩 | 浓烈(红碧烂漫) | 清冷(明月松间) |

| 境界 | 积极入世的超脱 | 万物静观的空寂 |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