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1:46:18     共 2521 浏览

一、诗歌基本信息

标题:哥舒歌

作者:西鄙人(唐代西北边疆无名氏)

创作年代:盛唐时期(约8世纪中叶)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收录情况:《全唐诗》卷七八四·无名氏

二、原文呈现

北斗七星高,

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

不敢过临洮。

三、字词注释

1.北斗七星:大熊星座部分星体,古代用于辨别方向

2.哥舒:指唐朝名将哥舒翰(704-757),突厥族裔

3.窥牧马:古代游牧民族南下劫掠的隐语

4.临洮:今甘肃岷县,唐代陇右道重要军事据点

5.西鄙人:"西部边民"之意,反映民间集体创作特征

四、白话译文

【逐句翻译】

北斗七星高悬夜空,

哥舒将军夜巡佩刀。

至今胡骑窥视牧场,

仍不敢越过临洮。

【整体意译】

璀璨的北斗星照耀下,哥舒翰将军持刀夜巡的英姿震慑四方。即便在他逝世多年后,游牧部族仍不敢越界劫掠陇右地区。

五、文学赏析

# (一)艺术特色

1.意象组合

  • 天文意象(北斗七星)与军事意象(刀)构成空间纵深感
  • "夜带刀"字塑造动态剪影,未直接描写却尽显威严

2.对比手法

  • 前两句实写将军英姿,后两句虚写威慑余韵
  • "至今"时间跨越,强化历史纵深

3.语言风格

  • 保留民歌本色("不敢过"语化表达)
  • 二十字中完成起承转合,符合绝句"句绝而意不绝"

# (二)历史价值

1. 反映天宝年间唐与吐蕃的军事对峙

2. 体现"但使龙城飞将在"的边疆防御思想

3. 见证少数民族将领在唐王朝的作用

六、扩展解读

# (一)哥舒翰其人

1. 突厥突骑施部落出身,40岁入唐从军

2. 主要战功:

  • 天宝八载(749)攻克石堡城
  • 掌控陇右、河西节度使辖区

    3. 历史争议:安史之乱中被迫降敌的悲剧结局

# (二)地理考据

1.临洮防线

  • 秦长城西端起点的战略地位
  • 唐代在此设莫门军(驻军约5500人)

    2.牧马文化

  • 吐蕃"高马肥"时的季节性劫掠
  • 唐王朝官方牧场(监牧)制度

# (三)同类作品比较

作品作者核心意象情感倾向
《哥舒歌》西鄙人北斗/刀崇敬
《陇西行》王维烽火/孤城悲壮
《塞下曲》李白明月/弓刀豪迈

七、文化影响

1. 成为"将威慑"文学范式(对比"李广射虎"典故)

2. 元代《唐才子传》特别标注"西鄙人"身份

3. 现代西北地区仍有相关民间传说流传

八、学术争议

1. 创作时间分歧:

- 哥舒翰生前说(约750年)

- 安史之乱后说(体现追忆情绪)

2. "马"是否特指吐蕃的学术讨论

3. 与《敕勒歌》的北方民歌渊源比较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