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44     共 2524 浏览

原词呈现

《忆王孙·春词》

萋萋芳草忆王孙,

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此词作者一说为李甲(字景元),宋人黄昇《花庵词选》作李重元,今从主流版本考据。*

---

注释与译文

1. 注释

  • 萋萋芳草:化用《楚辞·招隐士》"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喻离愁。
  • 杜宇:杜鹃鸟,啼声凄厉,传说为古蜀帝杜宇魂魄所化。
  • 深闭门:象征闺怨女子的孤独心境,呼应唐刘方平《春怨》"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2. 白话译文

    茂盛的春草勾起对远行人的思念,

    杨柳掩映的高楼上空留黯然神伤。

    杜鹃的哀鸣令人不忍卒听。

    临近黄昏时分,

    雨滴击打梨花,庭院深深紧闭门扉。

---

艺术赏析

1. 意象群构建

全词通过"草-柳楼-杜宇-梨花-黄昏雨"核心意象,形成递进式情感链条:

  • 视觉层:由远及近的春景(草→柳→花)
  • 听觉层:杜宇啼声与雨声的哀感叠加
  • 时空层:从白昼到黄昏的时间流动,配合"深院"封闭感

2. 表现手法

-以景结情:末句"雨打梨花深闭门"主语,留白中强化孤寂氛围,被王国维赞为"摄春魂于片语"-通感运用:"杜宇声声"将听觉转化为心理压迫,"打梨花"使触觉与视觉交融。

3. 词牌特点

《忆王孙》为三十一字小令,李重元突破常规:

  • 上片三句押平韵(孙、魂、闻)
  • 下片转仄韵(昏、门)

    形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模拟叹息效果。

---

历史背景考据

1. 作者争议

明代《花草粹编》将此词归于李甲(字景元),而南宋黄昇《花庵词选》标为李重元。现代学者马兴荣考据认为:

  • 李重元生平仅存四首《忆王孙》(春、夏、秋、冬词)
  • 用词习惯更接近北宋末期文人群体特征

2. 社会语境

北宋末年的战乱频发(1125年靖康之变前夕),使闺怨题材承载了更广泛的家国之忧。词中"孙"可能暗喻被俘北上的宗室子弟。

---

跨文本比较

1.与李煜《相见欢》对比

"林花谢了春红"同样写暮春,但李煜直抒亡国之痛,李重元则用含蓄的闺怨折射时代创伤。

2.对后世影响

  • 汤显祖《牡丹亭》"青山啼红了杜鹃"用杜宇意象
  • 曹雪芹《红楼梦》黛玉葬花情节暗合"雨打梨花"意境

---

学术争鸣

关于"闭门"解读存在两派观点:

  • 传统派(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认为表现女性被动承受
  • 新批评派(叶嘉莹):解读为主动选择隔绝,体现宋代女性意识的萌芽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