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新闻来源:公众课       发布时间:2025/8/29 16:13:02       共计:2527 浏览

一、原文篇目与作者

【篇名】《九歌》(十一篇合集)

【作者】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原文选录】

*《东皇太一》节选:*

"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湘君》节选:*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国殇》节选:*

"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二、词句注释与白话译文

# (1)核心词汇考释

  • "璆锵":佩玉相击声,《说文》释为"声也"-"眇":联绵词,形容姿态美好,《楚辞补注》解作"貌"
  • "心不惩":惩,悔恨之意,《楚辞集注》注"虽死无悔" (2)现代汉语译文示例


    《东皇太一》首段译文:

    "在这吉祥的日子美好的时辰,恭敬地祭祀至尊的天神。手抚镶玉的剑柄,佩玉相击声清脆玲珑。"### 三、文学艺术赏析

    # 1. 祭祀文学的巅峰

  • 神人交感:通过"兮"句式(全篇共267处)构建人神对话空间
  • 意象系统:香草(28处)、玉器(19处)、云霓(11处)三重象征体系

# 2. 抒情范式创新

  • 双重角色:如《湘君》《湘夫人》采用"觋扮演+诗人独白"的复调结构
  • 时空折叠:《大司命》"高飞兮安翔""人兮奈何"形成宇宙视角与尘世情感的强烈反差

---

四、历史语境考察

# 1. 创作背景

  • 楚文化根基:结合《江陵望山楚简》记载的"太一生水"宇宙观
  • 政治隐喻:学者汤炳正认为《云中君》"驾兮帝服"讽楚怀王联齐抗秦政策

# 2. 文本流变

  •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最早系统注释
  • 唐代陆善经《文选九歌注》首次提出"前十篇祭神,末篇《国殇》祭人"说

---

五、多维延伸阐释

# 1. 比较文学视角

- 与《诗经·颂》对比:楚地巫风(《九歌》)vs 中原礼乐(《周颂》)

# 2. 现代研究争议

  • 作者权问题:游国恩认为部分篇目源自民间祭歌
  • 数字象征:"九"在楚文化中既指实数(九神)也含虚指(极数)

# 3. 文化影响

  •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对《国殇》的现代化改编
  • 当代"楚辞学"计量数据库(如哈佛燕京《九歌》字频统计)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上一条:《九思》——王逸 | ·下一条:《九辩》--宋玉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