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1:46:20     共 2525 浏览

---

一、标题溯源

"无题"李商隐独创的诗体标签,现存约20首。唐人诗题多标明事由,而义山反其道行之,以"题"构建朦胧诗境,既规避政治风险,又强化了情感表达的普适性。《其一》特指"相见时难别亦难"七律,在《全唐诗》中编号为卷539-16。

---

二、作者纪略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杜"之一,与杜牧齐名。其诗以绮丽精工著称,尤擅七律。仕途受牛李党争牵连,终身沉沦下僚,这种政治压抑与情感创伤共同造就了其诗歌"绵邈"(清·纪昀评)的特质。

---

三、原文呈现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

四、字词注释

1.东风无力:既写暮春实景,又隐喻政治环境压抑(时值唐武宗灭佛后期)

2.:谐音双关"思"南朝乐府常见手法

3.蜡炬:化用梁代王筠《自君之出矣》"君如烛泪"意象

4.蓬山:蓬莱仙山,《史记·封禅书》载海上三神山,此处指代可望不可即之所

5.青鸟:西王母信使(见《汉武故事》),唐代已演变为爱情使者

---

五、现代译文

```

重逢本就艰难离别更添痛楚,春风衰竭百花凋零的时节

春蚕吐丝至死方休,蜡烛燃尽泪痕始干

晨起梳妆惊见鬓发斑白,深夜吟诗独对清冷月辉

你居住的仙山看似并不遥远,愿有神鸟代我频传思念

```

---

六、诗艺赏析

# (一)结构张力

首联"相见-别离"情感对冲,颔联"春蚕-蜡炬"生命耗尽的悲剧意象群,颈联"晓镜-夜吟"通过昼夜循环强化时间流逝感,尾联"蓬山-青鸟"在绝望中植入微茫希望。

# (二)隐喻系统

1.自然意象:东风(机遇)、百花(青春)、蚕丝(执念)、烛泪(苦痛)组成有机象征链

2.神话符号:蓬山象征理想国,青鸟成为沟通现实与幻境的唯一纽带

3.身体书写:云鬓改(容颜衰败)、月光寒(心境孤寂)构成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写照

# (三)声律特征

采用"起首句入韵"式七律正格,平仄严谨。韵脚"难、残、干、寒、看"(上平十四寒韵)均带鼻音收尾,营造出绵长不绝的叹息效果。

---

七、文化辐射

1.文学影响

- 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称此诗"至此,奇辟千古"- 王国维《人间词话》借"炬"喻治学三境界之终极阶段

2.当代转化

  • 张艺谋《英雄》用"蚕"意象表现刺客残剑的执念
  • 流行歌曲《春泥》(庾澄庆作曲)化用"春蚕"意象重构爱情叙事

---

八、争议辨析

1.主旨之争

  • 爱情说(清·朱鹤龄):考义山与女冠宋华阳恋情
  • 政治说(近人张采田):认为寄托牛李党争中身世之悲
  • 复合说(傅璇琮):主张"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

2.异文考校

- "蜡炬"一作"蜡烛"(宋刻本《文苑英华》)

- "鬓改"为"鬓改"避清康熙讳改字)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