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题"李商隐独创的诗体标签,现存约20首。唐人诗题多标明事由,而义山反其道行之,以"题"构建朦胧诗境,既规避政治风险,又强化了情感表达的普适性。《其一》特指"相见时难别亦难"七律,在《全唐诗》中编号为卷539-16。
---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杜"之一,与杜牧齐名。其诗以绮丽精工著称,尤擅七律。仕途受牛李党争牵连,终身沉沦下僚,这种政治压抑与情感创伤共同造就了其诗歌"绵邈"(清·纪昀评)的特质。
---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
1.东风无力:既写暮春实景,又隐喻政治环境压抑(时值唐武宗灭佛后期)
2.丝:谐音双关"思"南朝乐府常见手法
3.蜡炬:化用梁代王筠《自君之出矣》"君如烛泪"意象
4.蓬山:蓬莱仙山,《史记·封禅书》载海上三神山,此处指代可望不可即之所
5.青鸟:西王母信使(见《汉武故事》),唐代已演变为爱情使者
---
```
重逢本就艰难离别更添痛楚,春风衰竭百花凋零的时节
春蚕吐丝至死方休,蜡烛燃尽泪痕始干
晨起梳妆惊见鬓发斑白,深夜吟诗独对清冷月辉
你居住的仙山看似并不遥远,愿有神鸟代我频传思念
```
---
首联"相见-别离"情感对冲,颔联"春蚕-蜡炬"生命耗尽的悲剧意象群,颈联"晓镜-夜吟"通过昼夜循环强化时间流逝感,尾联"蓬山-青鸟"在绝望中植入微茫希望。
1.自然意象:东风(机遇)、百花(青春)、蚕丝(执念)、烛泪(苦痛)组成有机象征链
2.神话符号:蓬山象征理想国,青鸟成为沟通现实与幻境的唯一纽带
3.身体书写:云鬓改(容颜衰败)、月光寒(心境孤寂)构成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写照
采用"起首句入韵"式七律正格,平仄严谨。韵脚"难、残、干、寒、看"(上平十四寒韵)均带鼻音收尾,营造出绵长不绝的叹息效果。
---
1.文学影响:
- 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称此诗"至此,奇辟千古"- 王国维《人间词话》借"炬"喻治学三境界之终极阶段
2.当代转化:
---
1.主旨之争:
2.异文考校:
- "蜡炬"一作"蜡烛"(宋刻本《文苑英华》)
- "鬓改"为"鬓改"避清康熙讳改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