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新闻来源:公众课       发布时间:2025/8/29 15:45:58       共计:2521 浏览

一、原文呈现

```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

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

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

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

二、词句注释

1.还(xuán):通""捷貌

2.峱(náo):齐国山名,在今山东临淄

3.:三岁兽,此处指大野猪

4.儇(xuān):灵巧轻快

5.:美,指技艺精湛

6.:雄性野兽

7.:强壮威武

8.臧(zāng):善,优秀

三、白话译文

(第一节)

你这般矫健啊!

在峱山间与我相遇。

并肩追逐两头野猪,

你拱手赞我身手灵便。

(第二节)

你这般精湛啊!

在峱山道与我相逢。

并肩追赶两匹雄兽,

你作揖夸我技艺高超。

(第三节)

你这般英武啊!

在峱山南与我邂逅。

并驾追击两只野狼,

你行礼称我本领过人。

四、文学赏析

1.复沓结构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形式,仅变换"/茂/昌"、"/牡/狼"儇/好/臧"核心词汇,形成递进式赞美效果。

2.狩猎场景

通过"并驱"我"动态描写,再现先秦贵族协同围猎的壮观场面,展现尚武精神与君子之风。

3.人物塑造

两位猎手相互欣赏的细节("我谓我儇兮"折射出齐地尚勇重义的地域文化特征。

五、历史背景

1.地域特征

《齐风》多反映尚武习俗,据《汉书·地理志》载:"齐俗夸奢,其士任侠"本诗正是这种风气的文学见证。

2.礼制内涵

"揖我"礼仪细节,表明春秋时期贵族狩猎活动具有严格的仪轨规范,兼具军事训练与社交功能。

3.文本争议

清代学者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此诗描写猎户相遇,而现代考古发现齐国贵族狩猎纹铜镜,佐证了贵族娱乐说。

六、延伸解读

1.修辞艺术

"儇-好-臧"赞美词升级,暗含狩猎难度从野猪、雄兽到野狼的递增,体现《诗经》"比兴"手法中的""妙用。

2.文化比较

与《秦风·驷驖》的肃杀氛围不同,本诗展现齐地狩猎活动的欢快基调,反映东方诸侯国的文化差异。

3.现代价值

诗中表现的竞技精神与相互赏识的人际关系,对当代团队建设仍有启示意义。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