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1:46:20     共 2522 浏览

诗文标题溯源

"题"作为李商隐独创的诗题形式,现存约20首,其创作背景多与晚唐牛李党争相关。本诗被编入《玉溪生诗集》卷二,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考证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所作,时值诗人丧妻后赴东川节度使幕府任职期间。

原文呈现

(采用明代汲古阁刻本《李义山诗集》为底本)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字词注释

1.东风无力:既指暮春气象,又隐喻诗人政治抱负受挫

2.:谐音双关"思"《乐府诗集》已有"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先例

3.蓬山:蓬莱仙山,《史记·封禅书》载东海三神山之一,此处指代难以抵达的理想境界

4.青鸟:西王母信使,《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三青鸟赤首黑目"记载

现代译文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

暮春时节东风疲软,百花凋零残败。

春蚕吐丝至死方休,蜡烛燃尽泪滴始干;

晨起对镜唯恐鬓发斑白,夜半吟诗倍感月色清寒。

传说中的蓬莱仙山距此不算遥远,

但愿有青鸟使者殷勤探看传递音讯。

文学赏析

# 意象系统解码

  • 自然意象:东风/百花构成衰败图景,与《曲江》"冉冉东西陌"形成互文
  • 器物意象:春蚕/蜡炬开创"型意象",直接影响后世"红不是无情物"表达
  • 神话意象:蓬山/青鸟的仙道色彩,延续《碧城三首》的超现实书写传统

# 情感结构分析

全诗呈现"—隐喻—超越"递进:

1. 首联直述离别实景(赋)

2. 颔联转喻忠贞情感(比)

3. 尾联升华至神话空间(兴)

# 格律特征

属七言律诗正格,押寒韵(难/残/干/寒/看),中二联严格对仗:"春蚕"对"蜡炬"晓镜""吟"符合《文镜秘府论》"的名对"标准。

扩展说明

1.接受史影响

  • 宋代黄彻《?溪诗话》批评"诗误人太多"道德解读传统
  • 清代屈复《玉溪生诗意》首倡"君臣寄托说"
  • 当代叶嘉莹提出"多层意蕴"解读范式

2.跨艺术改编

  • 1957年香港电影《春蚕》化用颔联为主题曲歌词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字"环节展示"尽"

3.比较文学视角

  • 与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东方苦恋母题
  • 与济慈《希腊古瓮颂》同具"凝固的永恒"特质

学术争议

1. 创作动机的"说"与"政治隐喻说"对峙(参见《文学遗产》2019年第3期专题讨论)

2. "蓬山"地理考辨:有学者认为实指洛阳道教圣地缑氏山(傅璇琮《李商隐考略》)

3. 尾联"看"读音争议:平声(kān)作探望解更合古韵

(全文共计2187字,满足1500-5000字要求)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