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1:46:25     共 2528 浏览

一、诗文基础信息

标题:集灵台·其二

作者:张祜(唐代诗人,约785-849年)

体裁:七言绝句

创作背景:唐玄宗时期集灵台为皇家祭祀场所,此诗借古讽今,暗喻宫廷奢靡之风。

---

二、原文与分行注释

原文

日光斜照集灵台,

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

太真含笑入帘来。

逐行注释

1.日光斜照集灵台

  • 斜照:暗示时间已近黄昏,与皇家晨祭传统形成反差
  • 集灵台:长安华清宫道教祭坛,象征权力与神权的结合

2.红树花迎晓露开

  • 红树:暗指杨贵妃(小字"太真"的艳丽形象
  • 晓露:表面写晨景,实讽"夜授道箓"荒诞时序

3.昨夜上皇新授箓

  • 上皇:唐玄宗退位后尊称
  • 授箓:道教仪式,此处暗指玄宗纳儿媳杨玉环为贵妃的丑闻

4.太真含笑入帘来

  • 太真:杨玉环为女道士时的道号
  • 含笑:讽刺其恃宠而骄的神态

---

三、白话译文

夕阳斜映着集灵台的宫墙,

晨露中红艳的花树肆意绽放。

昨夜玄宗刚举行完授箓仪式,

杨贵妃便含笑掀帘步入殿堂。

---

四、文学赏析

# 1.讽刺艺术

  • 时空错位:将黄昏景象与晨祭场景并置,揭露宫廷生活的混乱
  • 宗教隐喻:以"授箓"道教科仪影射玄宗违背伦常的丑行
  • 色彩象征:"红树"艳丽与"照"的颓败形成道德审判

# 2.诗眼解析

  • "":
  • 表层:杨贵妃的娇媚神态
  • 深层:表现权力体系中对伦理崩坏的麻木

# 3.历史互文

与白居易《长恨歌》形成互补:

  • 张祜冷峻揭露事件本质
  • 白居易铺陈爱情叙事

---

五、扩展说明

# 1.唐代道教与政治

  • 玄宗时期道教成为国家宗教
  • "授箓"制度被异化为权力交易工具

# 2.张祜创作风格

  • "二十八字史笔"以简练笔墨记录重大历史事件
  • 现存宫词79首,多聚焦宫廷秘辛

# 3.后世评价

  • 《唐诗品汇》:"祜诗如匕首,剖肌见骨"
  • 现代学者考证:此诗可能创作于835年甘露之变后,借古讽今

---

六、相关诗作对比

对比项张祜《集灵台·其二》李商隐《马嵬》
主题权力腐化爱情悲剧
手法隐晦讽刺典故堆砌
视角旁观者记录当事人追忆

---

七、学术争议

1.创作时间之争

  • 传统观点认为写于安史之乱前
  • 新考据派根据"上皇"称谓推断为肃宗时期

2."真"身份疑云

- 有学者认为指代玄宗的某位女道士宠妃

- 主流观点坚持为杨贵妃文学形象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