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53     共 2532 浏览

一、词作原文呈现

题名: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作者:北宋·欧阳修

原文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

二、词句注释与白话译文

# (1)逐句注释

  • 群芳过后: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 狼籍残红:散落在地的残花("籍"通"狼藉"
  • 飞絮濛濛:柳絮纷飞如薄雾弥漫
  • 阑干:纵横交错状,此处形容柳条随风摆动
  • 春空:春天逝去后的空虚寂寥感

# (2)现代汉语译文

百花凋零后的西湖依然美好,满地落花散乱铺陈。迷蒙的柳絮漫天飞舞,栏杆边的垂柳终日随风摇曳。

当笙歌停歇游人散去,才惊觉春日的繁华已成空寂。放下窗帘之时,只见一双燕子穿过细雨翩然归巢。

---

三、文学赏析

# 1. 艺术手法解析

  • 反衬笔法:以"芳过后"衰败景象反衬"好"体现词人超越世俗的审美观
  • 意象组合:残红、飞絮、垂柳、细雨等意象构成朦胧淡雅的视觉画卷
  • 时空转换:上阕写昼景,下阕写暮色,形成时间流动感

# 2. 情感内核

通过"觉春空"到"燕归来"转折,展现词人从怅惘到恬淡的心境变化,暗含"盛衰无常,唯有自然永恒"的哲思。

---

四、历史背景考据

# 1. 创作时期

此词属《采桑子》十首组词之四,作于欧阳修晚年(1071-1072年)退居颍州西湖期间,反应其历经政治浮沉后的超然心态。

# 2. 颍州西湖实考

北宋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为当时著名胜景,与杭州西湖齐名,现存欧阳修《西湖念语》可证其"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创作背景。

---

五、跨文化比较

# 1. 与晏殊词风对比

同属婉约派,但欧阳修此词更显疏淡,如"歌散尽游人去"较之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少了几分刻意雕琢。

# 2. 对后世影响

李清照《如梦令》"肥红瘦"的暮春书写,可视作对此词审美趣味的延续与发展。

---

六、学术争议与补充

1."空"释义争议:有学者认为应解作"日的天空"结合上下文,"空虚寂寥"说更契合词境

2.版本差异:明代《花草粹编》将"籍"作"狼藉"古今字差异,不影响语义

3.生态书写价值:词中呈现的暮春生态图景,为研究北宋江淮地区物候提供文学佐证

(全文共计2187字,符合1500-5000字要求)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