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中的""表明此作为唱和诗,回应贾至(中书舍人)的原作《早朝大明宫》。"早朝大明宫"点明场景——唐代长安城核心宫殿群的政治仪式,体现盛唐宫廷诗的典型题材。
---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官至尚书右丞。其诗融合禅意与画境,此作展现其作为朝臣的庄重笔调,与《辋川集》的隐逸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
1.绛帻鸡人:戴红头巾的报晓官,模仿鸡鸣报时
2.晓筹:更漏计时用的竹签
3.尚衣:掌管皇帝服饰的机构
4.翠云裘:绣有云纹的青色皇袍
5.九天阊阖:九重天门,喻皇宫正门
6.冕旒:帝王冠冕的玉串,代指皇帝
7.仙掌:铜铸仙人承露盘
8.衮龙:龙袍上的卷龙纹饰
9.五色诏:用五色纸写的诏书
10.凤池:中书省别称,贾至办公处
---
头戴红巾的报晓官敲响更筹,尚衣局正呈上翠绿云纹皇袍。
层层宫门如天门般次第开启,万国使节朝拜帝王的冠冕。
朝阳刚照亮承露仙掌,御香缭绕着龙袍浮动。
早朝后需拟写五色诏书,玉佩叮咚声回到中书省。
---
通过"帻-尚衣-阊阖-衣冠-仙掌-衮龙-凤池"的视觉移动,完成从宫外到殿内再回归官署的闭环叙事,展现大唐帝国权力中枢的运作场景。
"旒"衮龙"符号构成君权神圣性表达,"国衣冠"暗含"朝上国",与杜甫"旌旗日暖龙蛇动"互文对照。
听觉(佩声)、视觉(日色/香烟)、触觉(翠云裘)的多感官描写,突破传统朝贺诗的平板记述,具象化呈现"唐气象
与贾至原诗"银烛朝天紫陌长"的平实叙述相比,王维将仪式场景神圣化;岑参和作"阙晓钟开万户"则更显富丽,反映三人不同的审美取向。
诗中"九天阊阖"丹凤门五门道制度,考古发现证实其尺度(宽88米)与诗意描述的宏大气象相符。
"晓筹"仙掌"等物象揭示唐代早朝流程:寅时(3-5点)集合,日出时分正式朝会,与《大唐开元礼》记载相互印证。
---
1.日本平安时代:被收入《千载佳句》作为宫廷诗范本
2.清代《全唐诗》:列为"朝省类"之首
3.当代研究:成为探讨"诗歌与权力空间"关系的典型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