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1:46:24     共 2522 浏览

一、诗作基本信息

标题:赤壁

作者:杜牧(803-852年),晚唐杰出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创作背景:此诗为杜牧任黄州刺史时(842-844年)所作,借赤壁古战场抒发历史兴亡之感。

---

二、原文呈现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

三、逐行注释与白话译文

原文注释译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折戟:折断的兵器;销:腐蚀折断的戟矛深埋沙中尚未锈蚀殆尽
自将磨洗认前朝将:拿起;前朝:指三国时期亲手打磨清洗辨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东风不与周郎便周郎:周瑜;便:便利倘若东风不给周瑜行军提供便利
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曹操所建铜雀台;二乔:江东乔公之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铜雀台的春光里就会幽禁着乔家姐妹

---

四、深度赏析

# 1. 艺术手法解析

  • 以小见大:通过"折戟"战争遗物切入,由实物考证引发历史联想
  • 假设反证:用"东风不与"虚拟语气重构历史可能性,体现史论特色
  • 意象对比:"沉沙铁未销"沧桑感与"春深锁二乔"绮丽形成张力

# 2. 历史观体现

杜牧突破传统咏史诗套路,提出"性决定论"

> "东风"这一自然现象成为改变三国格局的关键,暗含对历史决定论的质疑

# 3. 语言特色

  • 炼字精准:"销"强调时间跨度,""体现考据过程
  • 双关运用:""字既指物理禁锢,又喻政权更迭的必然结果

---

五、扩展说明

# 1. 地理考辨

赤壁之战真实地点存在争议:

  • 湖北蒲圻说(今赤壁市)
  • 湖北黄州说(杜牧写作所在地)
  • 湖北武昌说(见《水经注》)

# 2. 文学比较

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对比:

维度杜牧诗苏轼词
观察视角考古发现切入江山形胜起笔
情感基调冷峻反思豪放悲慨
历史观偶然性主导永恒与短暂之辨

# 3. 文化影响

  • 衍生成语"雀春深"喻指政权更替
  • 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化用此诗意境
  • 当代"二乔故里"文化旅游品牌的诗学依据

---

六、学术争议

1. "二乔"意义:

  • 主流观点:代表东吴政权存亡
  • 新解:隐喻士族婚姻政治(参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

2. 创作动机新探:

近年学者提出此诗可能暗讽唐武宗会昌年间的藩镇政策(见《文学遗产》2023年第4期)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