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803-852),晚唐杰出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诗以七绝见长,风格俊爽清丽,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时年33岁的杜牧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离扬赴长安前为相好的歌妓所作。扬州作为唐代繁华都会,歌舞升平,诗人于此留下诸多风雅之作。
---
原文: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注释:
---
少女身姿婀娜,年方十三有余,
如二月梢头初绽的豆蔻花般清新。
纵使春风拂过扬州十里的脂粉香径,
所有卷帘迎客的佳丽,皆不及她半分风韵。
---
全诗未直接描写少女容貌,仅通过体态(娉袅)、年龄(十三余)、环境(扬州路)的侧面烘托,实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意境。
表面赞颂少女之美,实则隐含离别惆怅。“总不如”三字既是对往昔欢愉的追忆,亦是对未来无缘再见的预判。
---
唐代扬州为商业重镇,歌妓文化兴盛。杜牧此类诗作既反映文人狎妓的风尚,亦体现其对真挚情感的珍视。
组诗第二首“蜡烛有心还惜别”直接抒写离愁,与本首的含蓄赞美形成情感递进,共同构成完整的离别叙事。
“春风十里”被冯唐化用为“春风十里不如你”,成为现代流行语,可见其生命力。
---
此诗代表晚唐绝句“婉而多讽”的特质,将市井题材提升至艺术高度。清代沈德潜评其“丽绝而韵,不落轻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