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54     共 2534 浏览

一、词作原文

```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

---

二、词牌与创作背景

鹧鸪天词牌特点

双调五十五字,上阕四句三平韵,下阕五句三平韵,多用于抒发羁旅愁思。此调名源自唐人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

历史背景

作于淳熙五年(1178年)辛弃疾任湖北转运副使期间,时年39岁。正值作者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调任荆湖南路转运副使的仕途转折期,词中"行路难"喻政治处境。

---

三、逐句注释与白话译文

原文片段典故释义现代译文
唱彻《阳关》泪未干化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君更尽一杯酒"指离别哀曲送别的《阳关曲》已唱完,泪水却仍未干涸
功名馀事且加餐"餐"出自《古诗十九首》,此处反用建功立业传统观念功名利禄都是次要事,请多保重身体
带雨云埋一半山运用"情"手法,云遮山峦喻政治阴霾挟雨乌云遮蔽了半壁青山,如同仕途阻碍
江头未是风波恶暗用《楚辞·渔父》"浪之水"意象江上风波并非最险恶处

---

四、文学赏析

1. 情感结构分析

上阕以"未干"悲凉基调,下阕通过"今古恨"将个人离愁升华为历史性慨叹。末句"行路难"三重递进:

  • 表层:送别时水路艰险
  • 中层:仕途坎坷
  • 深层:人生普遍困境

2. 艺术特色

  • 意象对冲:"浮天水"开阔)与"雨云"压抑)构成张力空间
  • 问答结构:下阕设问"应离合是悲欢?"传统送别词格局
  • 隐喻系统:自然景物构成政治寓言(云→奸臣,山→报国志向)

3. 词史地位

突破传统送别词"儿女沾巾"范式,将离情与政治抒怀结合,开创"送别体"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悲壮苍凉,稼轩本色。"### 五、比较研究

与同类作品对照

对比维度柳永《雨霖铃》辛弃疾本作
情感基调婉约缠绵沉郁顿挫
时空意识当下情境今古纵横
终极关怀男女相思家国抱负

与作者其他送别词比较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侧重兄弟情谊,本词更凸显政治隐喻,两篇均入选《宋词三百首》,代表辛词送别题材双璧。

---

六、学术争议

1.创作地点考证:有学者根据"天水"句推断作于长江畔,但武汉大学王兆鹏教授通过职官考据认为实写洞庭湖景

2."路难":梁启超主张指抗金事业受阻,而钱钟书《谈艺录》认为泛指士人命运

---

七、文化影响

1. 现代引用:2023年央视《经典咏流传》改编为交响合唱

2. 书法创作:现存13件明代以来名家墨宝,最著名为文徵明行书卷(藏于故宫博物院)

3. 教育应用: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