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9 15:45:50     共 2522 浏览

一、诗经原文

```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璧既卒,宁莫我听?

旱既大甚,蕴隆虫虫。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瘗,靡神不宗。后稷不克,上帝不临。耗斁下土,宁丁我躬?

旱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昊天上帝,则不我遗。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大命近止,靡瞻靡顾。群公先正,则不我助。父母先祖,胡宁忍予?

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我心惮暑,忧心如熏。群公先正,则不我闻。昊天上帝,宁俾我遯?

旱既大甚,黾勉畏去。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则不我虞。敬恭明神,宜无悔怒。

旱既大甚,散无友纪。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马师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无不能止。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大夫君子,昭假无赢。大命近止,无弃尔成。何求为我?以戾庶正。瞻卬昊天,曷惠其宁?

```

二、词句注释

1.云汉:银河的古称,诗中象征高远莫测的天意

2.荐臻:连续到来(荐:屡次;臻:至)

3.圭璧:祭祀用的玉制礼器

4.旱魃:神话中的旱神,《山海经》载其"所居不雨"

5.昭假:向神明祷告(昭:明;假:至)

三、白话译文

璀璨银河横贯天际,周王仰天发出叹息:当今百姓有何罪过?灾荒接连降临大地。所有神灵都已祭祀,牺牲供品毫不吝惜。礼器用尽仍未回应,苍天为何不肯垂听?

旱情持续日益严峻,热气蒸腾如煮如烹。郊祭宫祀未曾间断,天地神灵皆受供奉。后稷不能解除灾祸,上帝不肯降临祥瑞。土地干裂万物凋敝,苦难偏降我等之身?

......

四、文学赏析

1.结构特征:全诗八章采用重章叠句手法,每章以"既大甚"起兴,形成递进式灾难叙事

2.修辞艺术

  • 比喻:"如霆如雷"形容旱灾威势
  • 反问:"莫我听"绝望情绪

    3.情感表达:通过"王曰於乎"憯不知其故"呼告语,展现君民共同的生存焦虑

五、历史背景

1.西周旱灾:据《竹书纪年》载,周宣王时期(约公元前800年)曾发生持续七年的大旱

2.祭祀制度:诗中"方社不莫"周代"祈秋报"的农业祭祀传统

3.政治隐喻:汉代郑玄认为此诗暗含"王政不修则天降灾异"警示

六、学术争鸣

1.作者归属

  • 《毛诗序》主张为周大夫仍叔所作
  • 朱熹《诗集传》认为属"王自言"的宫廷乐歌

    2.主题解读

  • 传统观点:君王罪己禳灾之辞
  • 现代研究:反映早期农耕文明的自然认知局限

七、文化影响

1.文学传承:杜甫《夏夜叹》"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化用本诗意象

2.民俗演变:后世求雨仪式中"巫焚尪"习俗与本诗祭祀场景存在渊源关系

3.哲学启示:呈现先秦时期"天人感应"文学表达范式

(AI生成)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