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
[宋] 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
---
1.绣面芙蓉:
以刺绣般的芙蓉花比喻女子妆容精致,"开"拟人手法,暗含《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化用传统。
2.斜飞宝鸭:
指鸭形香炉中升腾的香烟,与温庭筠"宝鸭休兰炷"形成互文,宋代闺阁陈设的典型意象。
3.眼波才动:
继承李煜《菩萨蛮》"眼色暗相钩"的描写传统,体现宋代词论"含蓄中见真趣"的审美要求。
---
上阕:
绣着芙蓉的团扇轻移,露出佳人嫣然一笑,斜倚的宝鸭香炉青烟袅袅,映衬着芬芳的面颊。眼波流转的瞬间,心事已被旁人猜度。
下阕:
满脸的柔情蜜意藏着无限风韵,半页信笺写不尽娇嗔幽怨。待得月光移过花影,正是相约再会的良辰。
---
---
1.创作时期推定:
根据徐培均《李清照年谱》,此词应作于1104-1106年间,属汴京时期的闺情词创作阶段,与《点绛唇·蹴罢秋千》为同期作品。
2.社会文化语境:
反映北宋末年士大夫家妓文化的盛行,词中"幽怀"当时流行的"题诗"交际方式。故宫博物院藏《宋人人物册》可见类似场景描绘。
---
1. 与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比较:
同写少女怀春,李词更显含蓄典雅,朱词直白热烈,体现南北宋之交女性词风差异。
2. 与男性词人同类题材对比:
相较于欧阳修《南歌子》"笔偎人久"旁观视角,李清照以第一人称叙事更具代入感。
---
1.主人公身份论争:
王仲闻主张此为李清照自况,徐北文则认为可能描写其侍女,需结合《金石录后序》中"喜戏谑"自我描述综合判断。
2."娇恨"解读:
唐圭璋解为闺怨,叶嘉莹提出或是夫妻间的情趣表达,可参照赵明诚《古器物铭》收藏题跋中的伉俪互动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