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新闻来源:公众课       发布时间:2025/8/29 15:45:59       共计:2524 浏览

一、诗经原文

```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

二、词句注释

1.隰桑:低湿之地的桑树。"隰"低洼湿地

2.有阿:柔美摇曳貌。《毛传》:"然,美貌"

3.有难(nuó):通"傩"茂盛状

4.德音孔胶:郑玄笺:",固也"指情意牢固

三、白话译文

低洼处的桑树婀娜多姿,

叶片繁茂又润泽光亮。

终于见到思念的君子,

这份欢喜该如何言说。

桑枝在湿地里轻轻摇曳,

桑叶油亮得能滴出水来。

既然已与心上人相见,

怎会不感到满心欢愉。

湿润的桑林幽深静谧,

叶片泛着深绿的光泽。

与君重逢的此时此刻,

盟誓之言更显真挚。

心中早已充满爱慕,

为何不敢当面倾诉?

只能将深情藏在心底,

哪一天曾真正遗忘?

四、文学赏析

# 1. 比兴手法

全篇以湿地桑树的生长状态起兴:"有阿"写姿态、"有沃"光泽、"幽"描色泽,层层递进烘托见君子的喜悦。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评:"三章叠咏,而各极形容"。

# 2. 情感表达艺术

  • 前两章直抒胸臆:"其乐如何"何不乐"
  • 第三章转折:"音孔胶"暗示承诺
  • 末章心理描写堪称经典,朱熹《诗集传》称:"爱之根于中者深,故发之迟而存之久"#### 3. 意象系统

    构建"隰桑-君子-女子"关系:

  • 桑树意象象征生命活力(《孟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低湿环境暗示情感萌发的隐秘性

五、历史背景考据

1.创作年代

《毛诗序》认为属"雅"但现代学者多归为"国风"产生于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前9-前6世纪)

2.地域特征

桑树意象指向黄河流域农耕文明,《汉书·地理志》载:"周地有桑间濮上之阻"

3.礼制映射

"音"一词在青铜器铭文中常见,反映周代"明德慎罚"思想如何渗透情诗

六、学术争议

1.主旨分歧

  • 传统注疏:政治隐喻(如郑玄解为"见君子尽心以事之"
  • 现代解读:纯粹情诗(闻一多《风诗类钞》归为"词"2."遐不谓矣"释

    近年出土清华简显示,"谓"通""意可能为"敢不诉说" 七、文化影响

    1.文学传承

    李白《长相思》"色欲尽花含烟"李清照《一剪梅》"情无计可消除"皆承袭其含蓄抒情范式

2.当代价值

2017年"中华经典资源库"项目将其列为"最动人的二十首古典情诗",肯定其情感表达的普遍性

(AI生成)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