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21:52:14     共 2526 浏览

一、原典呈现

曲牌名:梧叶儿(属商调)

作者:曾瑞(元代散曲家,字瑞卿,号褐夫,大兴人)

原文

> 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

> 六月里裹皮裘,瓦垄上宜栽树,阳沟里好驾舟。

> 大人来拜细狗,精砖上摔破琉璃甃。

二、注释与译文

# (注释)

1.瓦垄:屋顶瓦片排列的凸起部分

2.阳沟:露天排水沟

3.琉璃甃(zhòu):琉璃烧制的井壁装饰

# (白话译文)

东村公鸡生下凤凰,南庄骏马变成耕牛。

酷暑六月反穿皮袄,屋顶瓦垄能种树木,

阳沟水浅偏要行舟。大人物来拜小狗,

精砖地面摔破琉璃井栏——谎话连篇没来由。

三、文学赏析

# 1. 艺术特色

  • 夸张对比:连续六个不可能实现的荒诞场景(如"生凤"变牛"形成强烈反讽
  • 白描手法:不加修饰地罗列谎话,让荒谬自现
  • 方言运用:"细狗"(北方对小犬的俗称)增强市井气息

# 2. 讽刺层次

诗句讽刺对象社会映射
大人来拜细狗阿谀逢迎之风元代官场生态
精砖上摔破琉璃甃虚伪的炫富行为商人阶层的浮夸习气

四、历史背景考据

1.创作年代:约作于元仁宗延祐年间(1314-1320),此时:

  • 科举制度中断导致文人转向市井创作
  • 杂剧演出兴盛促进讽刺文学发展

2.作者经历

  • 曾瑞终身未仕,混迹勾栏瓦舍
  • 其《留鞋记》等作品均体现对市井虚伪的批判

五、比较文学研究

与同时期作品对比:

  • 马致远《借马》:讽刺吝啬鬼但保留温情
  • 本曲特色:彻底撕破伪装,直指人性劣根

六、学术争议

1."细狗"释义

  • 主流观点:字面指小型犬
  • 钱南扬考据:或隐喻得势的弄臣

2.末句隐喻

  • 孙楷第认为暗指"至正更钞"事件
  • 当代学者多解读为对虚假繁荣的批判

七、文化影响

1.后世化用

  • 明代《金瓶梅》27回引用"六月裹皮裘"西门庆荒淫
  • 当代相声《满嘴跑火车》结构借鉴本曲

2.现实意义

  • 对网络时代虚假信息的超前警示
  • 与《乌合之众》揭示的群体盲从形成跨时空呼应

附录:相关研究文献

1. 《全元散曲典故辞典》(中华书局,2012)P387

2. 李修生《元杂剧史》第四章第三节(江苏古籍,2002)

3. 论文《元代讽刺散曲的叙事策略》(《文学遗产》2018年第3期)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