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52     共 2530 浏览

一、词作原文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宋〕张元干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

二、注释与译文

# (1)关键注释

  • 曳杖危楼:拄杖登高楼,暗示词人忧思沉重
  • 鼻息鸣鼍鼓:喻世人昏睡如鼍鼓雷鸣,讽刺主和派苟安
  • 斩楼兰:借汉代傅介子典故,抒发抗金志向
  • 铜华尘土:宝剑生锈,隐喻志士被弃的悲愤

# (2)白话译文

(上阕)独拄竹杖登上高楼,但见北斗低垂,沧江翻涌万顷波涛,月光流泻雾霭笼罩的沙洲。狂风扫净浮云却难止息,无法乘夜渡舟。鸿雁栖宿于芦苇深处,怅望山河分裂空自伤怀,人间尽是沉眠鼾声。可有谁伴我酒醉起舞?

(下阕)十年扬州旧事如噩梦,独倚高楼寒气透骨,忧怀故国恨不能吞灭金虏。愿持三尺剑斩杀敌酋,却怕重蹈昭君和亲之恨。徒然看宝剑锈蚀蒙尘。请谪仙(李纲)评说:苕溪垂钓岂是此时?且乘浩荡长风凌云高举!

---

三、深度赏析

# 1.意象经营

  • 苍凉夜景:"斗垂天"沧波万顷"构建宏阔而压抑的空间感,暗喻南宋政局动荡
  • 剑器符号:"三尺剑"华尘土"尖锐对比,凸显报国无门的郁结

# 2.艺术手法

  • 双线结构:上阕写实景烘托孤独,下阕用典抒怀,虚实相生
  • 反讽笔法:"鼻息鸣鼍鼓"众人酣睡反衬词人清醒,强化批判性

# 3.情感张力

末句"风浩荡,欲飞举"突然转折,将沉郁化为激昂,展现主战派不屈精神

---

四、历史背景

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力主与金议和,李纲上书反对遭贬。张元干时任李纲幕僚,此词既为声援故主,亦为抨击投降派。词中"十年扬州路"指建炎元年(1127)金兵破扬州的国耻。

---

五、文学史意义

1.词风开拓:突破婉约传统,开辛弃疾豪放词先河

2.政治隐喻:全词23处用典,借古讽今手法成熟

3.精神传承:与岳飞《满江红》并称"南宋抗金词双璧"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