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牌名:声声慢
作者:李清照(宋代)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茫然寻觅往昔踪迹,只余满室冷清,化作连绵不绝的悲戚。
初春忽暖忽冷的天气,最是难以调养身心。
三两杯淡酒,如何抵挡傍晚的凛冽寒风?
抬头见北雁南飞,那分明是旧日相识,更添伤心。
院中菊花凋零堆积,枯萎憔悴,如今还有谁忍心采摘?
独坐窗前,如何才能熬到天黑?
细雨敲打梧桐,黄昏时分点点滴滴作响。
这般境况,岂是一个""能说尽?
---
开篇十四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构成中国诗词史上最著名的叠字范例:
全词以黄昏为时间锚点,通过"窗儿""细雨"构建封闭空间,形成"绪牢笼"的象征效果。
---
据考证为李清照晚年(约1135年后)作品,时值:
《声声慢》原属平韵格,李清照首创入声韵变体,以急促压抑的韵脚配合内容情绪。
---
与西方意识流写作的相似性:
---
1. 明代茅暎《词的》评:"用十四叠字,后又四叠字,情景婉绝"
2. 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称:"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3. 现代学者叶嘉莹指出:"将个人悲剧与时代悲剧熔铸为普遍性的人类悲情
1. 该词对现代抑郁症描写的先驱意义
2. 女性文学中"怨"主题的突破性表达
3. 宋代物质文化在词中的折射(酒器、纺织物、建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