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43     共 2525 浏览

---

一、原词呈现

词牌名:声声慢

作者:李清照(宋代)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二、注释与白话译文

# (1)重点词汇注释

  • 将息:调养休息
  • 怎生:怎么能够
  •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 (2)白话译文

茫然寻觅往昔踪迹,只余满室冷清,化作连绵不绝的悲戚。

初春忽暖忽冷的天气,最是难以调养身心。

三两杯淡酒,如何抵挡傍晚的凛冽寒风?

抬头见北雁南飞,那分明是旧日相识,更添伤心。

院中菊花凋零堆积,枯萎憔悴,如今还有谁忍心采摘?

独坐窗前,如何才能熬到天黑?

细雨敲打梧桐,黄昏时分点点滴滴作响。

这般境况,岂是一个""能说尽?

---

三、文学赏析

# (1)叠字艺术

开篇十四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构成中国诗词史上最著名的叠字范例:

  • 音律上:齿音字密集使用(寻/清/凄/戚)模拟啜泣声
  • 结构上:由动作(寻觅)到环境(冷清)再到心理(惨戚),层层递进

# (2)意象体系

  • 气候意象:"乍暖还寒"自然节气,隐喻人生起伏
  • 酒意象:淡酒不敌风急,显示愁绪之深重
  • 雁意象:旧识鸿雁触发亡国之痛与丧夫之悲的双重记忆

# (3)时空结构

全词以黄昏为时间锚点,通过"窗儿""细雨"构建封闭空间,形成"绪牢笼"的象征效果。

---

四、历史背景解析

# (1)创作时期

据考证为李清照晚年(约1135年后)作品,时值:

  • 金兵南侵,北宋灭亡(靖康之变)
  • 丈夫赵明诚病逝(1129年)
  • 本人流落江南,收藏尽失

# (2)词体演变

《声声慢》原属平韵格,李清照首创入声韵变体,以急促压抑的韵脚配合内容情绪。

---

五、跨文化对比

与西方意识流写作的相似性:

  •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玛德琳蛋糕"触发记忆
  • 李清照通过"雁"黄花"等意象实现时空跳跃

---

六、后世评价

1. 明代茅暎《词的》评:"用十四叠字,后又四叠字,情景婉绝"

2. 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称:"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3. 现代学者叶嘉莹指出:"将个人悲剧与时代悲剧熔铸为普遍性的人类悲情

七、延伸思考

1. 该词对现代抑郁症描写的先驱意义

2. 女性文学中"怨"主题的突破性表达

3. 宋代物质文化在词中的折射(酒器、纺织物、建筑空间)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