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53     共 2529 浏览

---

一、原词呈现

词牌·题名: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作者:北宋·周邦彦

原文

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

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

绣阁凤帏深几许?曾听得理丝簧。

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咽,愁近清觞。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

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

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

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

二、注释详析

1.新绿小池塘:以春景开篇,"新绿"特指初春嫩绿的水色

2.金屋:典出汉武帝"金屋藏娇"喻指佳人闺阁

3.土花:苔藓的雅称,暗示旧游之地

4.理丝簧:调弄琴筝等乐器,暗含相思情愫

5.待月西厢:化用《莺莺传》典故,表现期待相会

6.秦镜/韩香:东汉秦嘉赠妻明镜、晋贾充女赠韩寿异香的典故

---

三、白话译文

初春的池塘泛着新绿,微风拂过帘栊,破碎的光影在夕阳中舞动。

羡慕那燕子能自由出入华屋,苔藓又爬满当年的矮墙。

绣阁深处的凤帏后,可还听得见熟悉的琴声?

想诉说又迟疑,怕误了芳期;未成曲调先哽咽,愁绪浸透酒杯。

遥想伊人新妆罢,推开朱门,该是在西厢月下等待。

最苦是今夜连梦魂都难到伊人身边。

何时才能互诉衷肠?何时能像古人那样互赠信物?

苍天啊,哪怕让我们短暂相见又何妨!

---

四、艺术鉴赏

# 1. 结构艺术

  • 空间转换:从室外池塘→闺阁帘幕→心理空间,形成三重意境
  • 时空交织:现实(斜阳)→回忆(旧燕)→想象(待月)的蒙太奇手法

# 2. 修辞特色

  • 通感运用:"近清觞"情绪具象化为可啜饮的液体
  • 典故密度:全篇7处用典却无堆砌感,体现"词"典雅特质

# 3. 情感表达

  • 矛盾张力:"欲说又休""时厮见"形成压抑与爆发的情绪对比
  • 心理描写:通过"羡燕"魂"等意象外化相思之苦

---

五、历史背景

1.创作时期:约作于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周邦彦任大晟府提举时

2.时代特征

  • 北宋末年词乐高度融合,《风流子》本为唐教坊曲
  • 体现"诗为词""赋为词"的转变

    3.个人经历

  • 或与作者早年苏州恋情有关
  • 周邦彦精通音律,此词可入"商调"演唱

---

六、词学价值

1.章法影响:开创"-中忆-后愿"段式抒情结构

2.语言革新:将"土花"莓墙"俚语雅化,拓展词境

3.后世评价

-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层层脱换,笔笔往复" - 近代王国维认为此词"言情体物,穷极工巧"

---

七、延伸阅读

1. 对比阅读:

- 温庭筠《菩萨蛮》的闺怨表达

- 晏几道《临江仙》的梦境处理

2. 音乐研究:

- 《风流子》词牌在《白石道人歌曲》中的谱式变异

3. 文化意象:

- 唐宋诗词中"燕子"的演变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