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新闻来源:公众课       发布时间:2025/8/29 15:45:57       共计:2522 浏览

一、诗经原文

```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

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

二、词句注释

1.蝃蝀(dì dōng):彩虹的古称,《毛传》释为"交会之气"

2.莫之敢指:古人忌用手指彩虹的禁忌习俗

3.朝隮(zhāo jī):早晨出现的虹,《郑笺》解作"气"

4.崇朝:终朝,指整个早晨

5.怀昏姻:思念婚姻之事,暗指私奔行为

三、白话译文

(第一章节)

东方天空现彩虹,无人敢用手指碰。

姑娘今日出嫁去,远离父母与弟兄。

(第二章节)

西方早晨出虹霓,整晨阴雨不停息。

姑娘今日出嫁去,远离兄弟与父母。

(第三章节)

这个姑娘太任性,只把婚姻挂心头。

贞洁信用全不顾,天命伦理皆抛丢!

四、文学赏析

# 1. 意象运用

  • 双重虹霓意象:东西两虹形成空间对称,暗示女子违背礼制的行为
  • 气象隐喻:"崇朝其雨"婚姻带来的情感阴霾

# 2. 结构特色

  • 前两章采用《诗经》典型的重章叠句手法
  • 第三章突然转为直白谴责,形成强烈情感落差

# 3. 伦理观念

通过"无信也,不知命也"的判词,反映周代婚姻制度中"之命,媒妁之言"绝对权威

五、历史背景

1.周代婚俗

  • 《礼记·昏义》记载"六礼"
  • 私奔行为在《周礼》中属"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例外情况

2.天文认知

  • 《淮南子·天文训》载"虹霓者,阴阳之精也"
  • 汉代郑玄注疏指出本诗反映"不和,婚姻错乱"

3.地理考证

现代学者钱穆推测此诗产生于卫国地区,与《氓》等婚恋诗地域相近

六、学术争议

1.主题分歧

  • 汉代今文经学派视为"淫奔"讽喻诗
  • 宋代朱熹《诗集传》归入"诗"
  • 闻一多《诗经通义》认为反映母系社会遗俗

2.虹霓禁忌

民俗学家钟敬文考证指出,彩虹忌指习俗至今仍存于西南少数民族中

七、比较研究

1. 与《鄘风·蝃蝀》的文本互见

2. 古希腊神话中彩虹女神伊里斯的功能对比

3. 日本《万叶集》卷十"虹立渡"谣的意象差异

八、现代启示

1. 古代气象认知与禁忌民俗的活态传承

2. 诗经婚恋观对当代婚姻伦理的参照意义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的仪式研究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上一条:《蜉蝣》--无名氏 | ·下一条:《螽斯》--无名氏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