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置:公众课 
	 > 古今诗文 > 元曲 > 《醉中天·咏大蝴蝶》-- 王和卿
 位置:公众课 
	 > 古今诗文 > 元曲 > 《醉中天·咏大蝴蝶》-- 王和卿
	【曲牌】醉中天
【作者】王和卿(元代)
【原文】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
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
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
1.弹破庄周梦
2.三百座名园
3.唬杀寻芳的蜜蜂
---
挣脱庄周梦境桎梏的巨蝶,
展开垂天之翼驾驭浩荡东风。
掠遍京城三百名园,
所到之处花蜜采撷一空。
莫道它只是风流物种,
竟吓得采蜜群蜂仓皇逃遁。
双翅不过轻轻震颤,
卖花郎连人带担已飞过桥东。
---
继承《庄子》"若垂天之云"想象传统,将蝴蝶体型放大至神话维度,形成"梦-驾风-掠园-惊蜂-扇人"的递进式夸张链条。
"花人搧过桥东"的戏剧性场景,体现元代散曲"滑稽佻达"创作特征,暗含对权贵横行现象的讽喻。
传统"庄周梦蝶"探讨物我界限,本曲反向构建"破庄梦"展现元人突破精神桎梏的生命力。
有学者认为"蝴蝶"象征元代"权豪势要"掠夺行为暗讽统治阶级对民间资源的垄断。
---
1.创作缘起
据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中统初年(1260-1264),燕市突现异常巨蝶,王和卿即兴创作此曲,由此"名声更显"。
2.文人境遇
元代科举停废,文人多沉沦市井。王和卿与关汉卿交游,借诙谐曲词宣泄怀才不遇之愤懑。
---
1.版本差异
现存版本有"破"与"挣破"谁道"""异文,反映元代口语文本的流动特征。
2.主旨分歧
一说为纯粹的游戏笔墨;另一说认为暗含"浪子丧门"(元代对纨绔子弟的蔑称)的社会批判。
---
1.曲坛地位
明代王骥德评:"起句便知是大蝴蝶,下文势如破竹"元散曲咏物典范。
2.后世化用
现代网络用语"效应"的本土阐释常援引此曲,强化"微小动作引发巨变"的意象。
 
	   9月20日
 9月20日   3333 浏览
 3333 浏览 
	   9月20日
 9月20日   1596 浏览
 1596 浏览 
	   9月20日
 9月20日   3306 浏览
 3306 浏览 
	   8月22日
 8月22日   2460 浏览
 2460 浏览 
	   8月22日
 8月22日   2350 浏览
 2350 浏览 
	   8月22日
 8月22日   2317 浏览
 2317 浏览 
	   9月11日
 9月11日   1280 浏览
 1280 浏览 
	   9月7日
 9月7日   3722 浏览
 3722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