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44     共 2524 浏览

一、原词呈现

词牌名:忆故人

作者:北宋·王诜

原文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

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二、注释精解

1.烛影摇红:双关意象,既指实景烛光摇曳,又隐喻词人忐忑心境。典出《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宫廷烛影斧声典故。

2.阳关:化用王维《渭城曲》"出阳关无故人"强化离愁主题。

3.云沉雨散:借楚襄王巫山云雨典,暗指爱情破灭。宋玉《高唐赋》中"为朝云,暮为行雨"变体运用。

4.海棠燕子:典型北宋庭院意象,与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互文。

三、白话译文

深夜里烛火明灭摇曳,酒意初醒时更觉意兴阑珊。

酒宴间谁人唱起离别曲?这愁绪已随你漂泊到天涯彼岸。

奈何情缘如云雨消散,独倚栏杆任东风吹落泪痕斑斑。

海棠凋谢的时节,燕归旧巢的春日,空剩我独对暮色笼罩的庭院。

四、文学赏析

# (一)结构艺术

全词采用"内及外"叙事视角:

1.室内场景(烛影-酒醒-尊前)建立封闭情绪空间

2.时空转换(天涯-云雨-阑干)实现情感投射

3.室外收束(海棠-燕子-庭院)形成循环意象群

# (二)修辞特色

1.通感修辞:"烛影摇红"将视觉动态转化为心理震颤

2.意象并置:酒器(尊)与地理(阳关)的蒙太奇组合

3.季节隐喻:海棠谢、燕子归暗示韶光流逝的不可逆

五、历史背景

1.创作时期:元丰年间(1078-1085),王诜因"台诗案"牵连被贬,词中离恨或暗指政治失意。

2.社交网络:作为驸马都尉,其词学沙龙成员包括苏轼、黄庭坚等,该词可能受到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影响。

3.词体演进:该作处于小令向慢词过渡期,保留五代花间词韵致,又初显北宋文人词哲思。

六、跨文化比较

1.与李煜词对比

  • 相同:皆擅用"影"(李煜"烛明香暗画堂深")
  • 相异:王诜词更重空间层次,李煜词偏重时间纵深感

    2.与柳永词关联

  • 共有的市井气息(尊前唱曲场景)
  • 差异在于王诜保持士大夫雅致,柳永多俚俗表达

七、后世影响

1.词牌演变:周邦彦据该词改制《烛影摇红》新调,收入《片玉集》

2.绘画题材:明代仇英《烛影摇红图》直接取材本词意境

3.当代诠释:白先勇《台北人》引用此词作为时代挽歌的注脚

八、学术争议

1.作者存疑说:明代《草堂诗余》误归入秦观名下,清代《四库全书》考据纠正

2.词旨分歧

  • 爱情说(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 政治隐喻说(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

    3.异文考辨:"心情懒"一作"情绪"影响韵律解读

九、延伸阅读建议

1. 王诜《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2. 苏轼《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

3.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4. 学术专著:邓子勉《宋金元词话全编》相关章节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