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新闻来源:公众课       发布时间:2025/8/29 16:13:02       共计:2524 浏览

楚辞原文

```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

词句注释

1.高阳:颛顼帝的称号,屈原追溯先祖至上古帝王

2.摄提:古代纪年法中的"摄提格"指寅年

3.孟陬:正月,寅月

4.正则/灵均:屈原自述其名与字蕴含"公正法则"天地灵气"

5.鸷鸟:猛禽,喻诗人刚直不阿的品格

白话译文

(节选首段)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啊,

我的父亲名叫伯庸。

当太岁逢寅的那年正月,

恰在庚寅之日我降生。

父亲观察我初生的气度,

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把我的名取为'正则',

把我的字叫作'灵均'..."###文学赏析

# 艺术特色

1.象征体系

  • 香草美人:以"江离"芷"喻美德,以"眉"比贤才
  • 神游意象:"驷玉虬"溘埃风"等超现实描写构成浪漫主义空间

2.韵律创新

  • 突破《诗经》四言体,创造""字句式
  • 每句6-8字,形成"三X二""X三"单位

3.情感结构

  • 三次"求女"象征政治理想追寻
  • "回车"延伫"动作描写展现心理矛盾

# 思想内涵

  • 自我确证:通过族谱追溯建立士大夫身份认同
  • 价值冲突:"鸷鸟不群"儒家理想与楚地巫文化的碰撞
  • 终极抉择:"伏清白以死直"完成道德人格的悲剧性升华

历史背景

# 创作时期

  • 约作于楚怀王二十四年(前305年)至顷襄王三年(前296年)间
  • 对应屈原首次流放汉北时期

# 社会语境

1.政治环境

  • 楚国国内:旧贵族把持朝政,反对变法
  • 国际形势:秦崛起导致合纵连横斗争白热化

2.文化土壤

  • 楚地保留殷商巫官文化传统
  • 中原理性思想与南方神秘主义交融

延伸解读

1.语言学价值

- 保存大量楚方言词汇如"莽"凭心" -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倒装句式体现古汉语特点

2.接受史影响

  • 汉代王逸《楚辞章句》确立经典地位
  • 李白"屈平词悬日月"奠定文学史评价基调

3.现代阐释

- 闻一多认为《离骚》是"的文化"的宣言书

- 当代学者强调其"放逐"的现代性特征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上一条:《渔父》--屈原 | ·下一条:《远游》--屈原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