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解析
"逢李龟年"地理方位(江南)与人物(李龟年)构成叙事框架,暗示时空转换下的特殊重逢。其中""既是事件核心,又暗含命运无常的哲学意味。
作者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其创作生涯横跨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作品被誉"史"本诗作于770年暮春,即诗人逝世前半年,凝聚着其晚年对家国兴衰的深刻体悟。
```text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格律特征
关键词注释
词语 | 释义 |
---|---|
岐王 | 唐玄宗弟李范,雅好文艺,府邸为开元时期文化沙龙中心 |
崔九 | 殿中监崔涤,玄宗的宠臣,排行第九 |
落花时节 | 既指暮春物候,又隐喻人生暮年与唐朝衰败 |
白话译文
往昔在岐王府邸常与您相见,于崔九堂前多次聆听仙音。如今江南风光虽好,却在这凋零的暮春时节,与流落的故人意外重逢。
1. 时空压缩手法
2. 对比艺术
维度 | 往昔景象 | 现实场景 |
---|---|---|
空间 | 长安贵族厅堂 | 江南市井街头 |
人物状态 | 宫廷艺术家/新锐诗人 | 流浪艺人/贫病老者 |
社会背景 | "邑犹藏万家室"的开元全盛 | "有冻死骨"的大历凋敝 |
3. 留白技巧
末句"逢君"然而止,未直抒感慨,却通过"花时节"意象叠加,引发读者对盛衰变迁的无限遐思。
李龟年其人
- 开元天宝年间"乐坛天王"亲赐"龟袋"- 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
创作现场还原
公元770年长沙某酒肆,58岁的杜甫遇见卖艺为生的李龟年。据考证,此次重逢后数月,杜甫病逝于湘江舟中,李龟年亦于同年郁郁而终。
1.绝句典范:清代蘅塘退士将其列为《唐诗三百首》压卷之作
2.诗史价值:28字浓缩大唐由盛转衰的沧桑巨变
3.影响后世:
1.江南地理范畴:有学者认为唐代"江南"特指湖南地区,非现代长三角概念
2.重逢次数考证:部分史料显示杜甫与李龟年在潭州(长沙)可能有过多次偶遇
初中语文重点
- 意象分析:落花、江南、宅堂的象征意义
- 情感把握:表面欣喜下的深层悲凉
- 写作训练:仿写"昔对比"微型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