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1:46:23     共 2521 浏览

一、诗歌标题与作者

标题解析

"南别业"指王维在终南山(今陕西西安南)的别墅"辋川别业""业"即别墅之意。终南山在唐代是隐逸文化的象征,标题直接点明诗歌的创作地点与隐居主题。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诗人,因笃信佛教被称为"佛"其诗以山水田园见长,苏轼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安史之乱后,王维逐渐转向隐逸生活,本诗即为其晚年代表作。

二、原文与注释

诗歌原文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重点注释

  • 中岁:中年。"好道"信奉佛教禅理
  • 南山陲:终南山脚下,即辋川别墅所在地
  • 胜事:美好的体验。"空自知"独游的禅悦
  • 水穷处:溪流尽头,隐喻人生困境
  • 值林叟:遇见山中老人,体现隐逸趣味

三、逐联译文与解析

首联:人生转向

"中年开始倾心佛理,晚年定居终南山麓。"

——交代隐居背景,从"道"到"安家"渐进过程,体现诗人从仕途到禅境的转变。

颔联:独游之乐

"兴致来时独自漫游,美妙体验唯有心知。"——"独往"""因果,展现诗人与自然对话的私密性,暗含禅宗"自性圆满"。

颈联:千古名句

"漫步至溪流尽头,静观云雾升腾变幻。"

——从""""转换,揭示"处即新生"的禅机。清代沈德潜评此联"化机"。

尾联:偶遇之趣

"偶然邂逅林中老翁,谈笑忘返不觉时辰。"——"偶然"呼应"无还期"打破隐士孤独刻板印象,展现随缘自在的生命状态。

四、艺术特色赏析

1. 诗画交融的构图

全诗宛如山水长卷:首联远景定位,颔联中景独行,颈联近景特写,尾联人物点景,符合"三远法"构图原则。

2. 禅意表达的三重境界

  • 物理层面:山水实景描写
  • 哲理层面:"穷云起"的辩证思维
  • 宗教层面:"道"与"无还"的解脱意味

3. 语言的白描之美

全诗无一生僻字,却通过"行""""动词,构建出动静相生的意境,体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学。

五、文化内涵扩展

隐逸传统的突破

不同于陶渊明"菊东篱下"刻意避世,王维的隐居是"亦官亦隐"体现唐代士大夫"分离"处世智慧。

禅宗思想的影响

"坐看云起"暗合《坛经》"相离相"观照方式,"无还期"体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悟。

后世接受史

宋代文人将"行到水穷处"发展为逆境哲学,现代心理学则用"云起时"比喻危机中的转机思维。

六、对比研究与当代价值

与《山居秋暝》比较

同写隐居生活,但《山居秋暝》侧重景物描写,本诗更突出主体心境,标志王维从"诗中有画""中有禅"转变。

现代启示

在快节奏社会中,诗中"穷云起"的智慧启示人们:

1. 困境中保持观察者的从容

2. 独处时培养自我疗愈能力

3. 偶然性带来的生命惊喜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