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申锡无疆,及尔斯所。
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假无言,时靡有争。
绥我眉寿,黄耇无疆。
约軧错衡,八鸾鸧鸧。
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
1.烈祖:功业显赫的先祖,特指商汤
2.有秩斯祜:秩指大,祜为福,意为宏大福泽
3.申锡无疆:重复赐予无穷尽的福祉
4.鬷假无言:祭祀时肃穆无声的状态
5.约軧错衡:车辕饰红漆(约軧),车衡饰金纹(错衡)
6.八鸾鸧鸧:八只鸾铃叮当作响
(分节对应原文翻译)
啊,功业辉煌的祖先!您赐下宏大的福禄,
再三降下无边恩泽,遍及子孙居所处。
备好清醇的美酒,赐我治国之方略;
调好五味羹汤,谨慎又恰到好处。
众人肃穆无言语,此时没有争执扰,
赐我长寿安康,黄发童颜永不老。
红辕金纹的马车,八鸾铃儿响叮当,
来到宗庙行祭祀,我受天命广又长。
上天降下安康乐,年年丰收粮满仓。
先祖降临享祭品,无边福禄永流长。
请看秋冬之祭祀,成汤子孙虔奉上。
1.结构艺术:采用"-分-总"歌典型结构,首尾呼应
2.意象体系:构建"酒食-车马-丰收"祭祀意象群
3.韵律特征:"阳""将"等字押ang韵,形成庄严回响
4.情感表达:通过"嗟嗟"疆"等重复强化崇敬之情
1.创作时期:当为商朝后期(约前1250-前1046年)宗庙乐歌
2.礼制依据:反映"殷人尚声"祭祀传统(《礼记·郊特牲》)
3.政治功能:强化"天命玄鸟"的商族起源神话(《史记·殷本纪》)
4.关联文本:与《商颂·那》构成组诗,可能用于祫祭仪式
1.作者归属:汉代《毛诗序》认为宋人追述,近人王国维考为商代遗诗
2."孙"释义:或指商王武丁(甲骨文常见"汤"称谓)
3.祭祀对象:有学者主张包含契、相土等多位商族先祖
4.文本流变:甲骨文"燎祭"可与此诗祭祀细节互证
(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