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广州松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51     共 2528 浏览

一、词作原文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

二、注释与译文

# (注释)

1.椒盘:古时元旦以盘盛椒,饮酒时取椒置酒中

2.彩胜:剪彩为饰的幡胜,立春佩戴

3.韶华:美好春光,喻青春年华

4.记省(xǐng):记忆、回想

# (白话译文)

谁在椒盘旁插戴彩绸春幡?青春容颜争相装扮春风面。往事不堪回首细思量,总因惜花将新春暗暗埋怨。

未到立春便急问花开期,怨花开晚又怕早谢凋残。今年花期已明确,只担忧风雨无常难判断。

---

三、文学赏析

# 1. 意象系统建构

  • 时间意象:通过"日"与"立春"节令叠加,形成时空张力
  • 植物意象:椒盘(现实)→彩胜(人工)→花期(自然)的意象链
  • 气候意象:风雨作为命运无常的隐喻载体

# 2. 艺术手法解析

  • 矛盾修辞:"恨开迟""又飘零"构成时间悖论
  • 情绪递进:从"簪彩胜"的欢愉到"无凭准"的忧虑,体现稼轩词特有的豪放中的沉郁

# 3. 词牌适配性

《蝶恋花》双调六十字的体式,尤其下阕四个七字句,完美承载作者由喜转忧的情感起伏。

---

四、历史背景考据

# 1. 创作年份辨证

戊申年即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时辛弃疾49岁,闲居上饶带湖。据《宋史·孝宗纪》载,该年正月初一恰逢立春,百年难遇的天文现象成为创作契机。

# 2. 政治语境解读

  • 表面:节令感怀之作
  • 深层:借花期喻北伐时机,反映作者对朝廷战和不定政策的不满
  • 佐证:同年所作《水调歌头·盟鸥》亦有"甫诸人堪笑处"政治隐喻

# 3. 文学史定位

此词代表南宋咏节令词的最高成就,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愈直捷,愈凄婉"与李清照《永遇乐·元宵》并称"宋词双璧

五、延伸阐释

1.历法知识:汉代《四分历》确立"中气之月为闰月",导致立春与元旦重合概率约6.8%

2.比较研究:与苏轼《蝶恋花·春景》对比,可见南宋词人更注重时间焦虑的表达

3.现代启示:词中"风雨无凭准"揭示的不可控性,与当代风险管理理论存在跨时空共鸣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