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清平乐
作者:北宋·晏殊
原文: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
1.红笺:唐代薛涛创制的深红色小幅诗笺,后成为情书代称。
2.鸿雁鱼水:化用《汉书·苏武传》"雁足系书"与古乐府"传尺素"典故。
3.帘钩:古代卷帘用的金属钩,暗示闺阁空间。
4.人面句:暗合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诗意,强化物是人非之感。
---
(逐联对应翻译)
上阕:
朱红信笺上写满蝇头小楷,
道尽平生缠绵心意。
却见鸿雁高飞云端、游鱼潜沉水底,
这份深情竟无处传递。
下阕:
落日余晖中独倚西楼,
远处山峦正对着窗前帘钩。
思念的人儿不知身在何方,
只有碧绿江水依旧东流。
---
1.欲说还休:
"尽"与"难寄",展现宋代文人含蓄克制的抒情方式。
2.双重孤独:
物理空间的"倚"与心理层面的""相互映衬。
---
1.创作时期:
约作于晏殊中年(1020-1030年间),正值北宋"天圣盛世"人却经历丧妻之痛。
2.词体发展:
体现北宋前期词由花间派向士大夫词转型的特征,保留婉约外壳而注入哲理内涵。
---
1.比较阅读:
2.现代解读:
可运用符号学理论分析"红笺-文字-情感"能指链,或从接受美学角度探讨"难寄"的普遍共鸣。
---
1. 王国维《人间词话》:"同叔之词,风流蕴藉,温润秀洁,而『绿波依旧东流』句尤见宇宙意识。"
2.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指出该词体现宋词"弱德之美"——在压抑中保持优雅的抒情姿态。
---
1.后世化用: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鱼雁无凭"、清代纳兰性德"红笺向壁字模糊"受此词启发。
2.当代传播:
2023年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曾改编为艺术歌曲,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拓展阅读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