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宋代]*
---
天幕连接着翻涌的云海与晨雾,银河流转似有千帆竞渡。恍惚间梦魂抵达天帝居所,听闻天帝关切询问归宿。我叹路途漫长日色将暮,纵有诗才难酬壮志。看大鹏乘风翱翔九万里。愿长风不息,送我轻舟直抵仙山!
---
上阕以""为枢(天帝发问),下阕以""眼(词人回应),形成戏剧性对话框架。"路长日暮"化用《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鹏举"出《逍遥游》,体现用典密度之高。
《渔家傲》双调六十二字,仄韵体例本宜抒壮怀。李清照现存词作中仅此一首采用该词牌,与其多数婉约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
靖康之变(1127年)后,李清照随宋室南渡。此词约作于1130年避难海上期间,反映战乱中知识分子对精神彼岸的追寻。
---
弗洛伊德"梦"理论视角下,此词呈现典型的补偿性幻想——现实中的流离失所(丈夫病逝、文物散失)转化为超现实的飞翔叙事。
明代画家陈洪绶《女仙图》可视作此词的图像诠释,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1.创作动机:部分学者认为词中"三山"指抗金根据地(如张元幹词中的"三山"
2.性别意识:美国汉学家艾朗诺指出,该词存在"性别化"倾向
3.版本差异:《乐府雅词》与《花草粹编》收录文本存在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