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
1.君子:先秦时期对丈夫的尊称
2.于役:在外服劳役或兵役
3.埘(shí):墙上凿出的鸡窝
4.佸(huó):相会、团聚
5.桀:木桩搭建的鸡栖架
6.下括:牛羊群聚下山的情景
第一章:
丈夫在外服役不知归期,何时才能返乡?
鸡群已归巢,夕阳西沉,牛羊下山。
丈夫远行服役,教我如何不思念!
第二章:
丈夫服役无固定期限,何时才能重逢?
鸡群栖息木架,暮色笼罩,牛羊归圈。
丈夫远行服役,但求他不受饥渴!
1.时空对照手法
通过"日之夕矣"的黄昏意象,与"其期"时空张力,强化思念之情。
2.复沓结构
两章采用相似句式,仅替换关键动词(埘→桀,下来→下括),体现《诗经》重章叠唱特点。
3.细节白描
"栖于埘"牛下来"生活场景描写,侧面烘托女主人的孤寂心境。
1.西周兵役制度
反映"国人服役",平民需承担筑城、戍边等徭役,服役期限往往不明确。
2.农业社会特征
诗中鸡、羊、牛等意象,体现春秋时期家庭养殖业与农耕文明的紧密结合。
3.女性视角书写
作为《王风》代表作,展现战争徭役对家庭结构的破坏,是早期闺怨诗雏形。
1.创作年代
学界存在两派观点:
2."苟无饥渴"解读
有学者认为隐含对统治者的控诉,也有观点主张仅为妻子朴素关怀。
1.后世化用
王维"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引用原句,构建田园意境。
2.现代诠释
台湾诗人郑愁予《错误》中"达的马蹄"可视为对"君子于役"意象的当代转写。
3.比较文学
与《荷马史诗》中佩涅洛佩等待奥德修斯形成东西方"等待文学"平行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