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有駜
作者:无名氏(《诗经·鲁颂》篇)
原文: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
夙夜在公,在公明明。
振振鹭,鹭于下。
鼓咽咽,醉言舞。
于胥乐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牡。
夙夜在公,在公饮酒。
振振鹭,鹭于飞。
鼓咽咽,醉言归。
于胥乐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駽。
夙夜在公,在公载燕。
自今以始,岁其有。
君子有穀,诒孙子。
于胥乐兮!
---
1.有駜(bì):马匹肥壮貌,《毛传》:"駜,马肥强貌"
2.乘黄:四匹黄色马驾的车,周制天子驾六,诸侯驾四
3.明明:通"勉"勤勉之态,《郑笺》:"早起夜寐,在于公之所"
4.振振鹭:持鹭羽起舞,象征纯洁与祥瑞
5.咽咽(yuān):鼓声节奏舒缓悠长
6.駽(xuān):青黑色的马,《说文》:"駽,青骊马"
7.穀:福禄,《尔雅·释诂》:",禄也"
---
(第一节)
骏马矫健毛色黄,
日夜为公操劳忙。
手持鹭羽翩然降,
鼓声悠扬醉舞狂。
众人同乐心欢畅!
(第二节)
雄马强壮毛色亮,
办公间隙饮琼浆。
白鹭振翅欲飞翔,
鼓点声中归途上。
共享欢乐聚一堂!
(第三节)
青骊骏马气昂昂,
公务之余宴飨忙。
从今岁岁丰收望,
君子福泽传后郎。
其乐融融共举觞!
---
---
1.创作时期:
2.地域特征:
3.社会语境:
---
1.作者身份:
2.主旨分歧:
3.文字校勘:
---
1.文学传承:
2.礼制研究:
3.当代价值:
- "夙夜在公"廉政文化典故
- "于胥乐兮"华夏文明的和乐精神
(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