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新闻来源:公众课       发布时间:2025/8/29 15:45:54       共计:2521 浏览

一、原文呈现

篇名:有駜

作者:无名氏(《诗经·鲁颂》篇)

原文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

夙夜在公,在公明明。

振振鹭,鹭于下。

鼓咽咽,醉言舞。

于胥乐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牡。

夙夜在公,在公饮酒。

振振鹭,鹭于飞。

鼓咽咽,醉言归。

于胥乐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駽。

夙夜在公,在公载燕。

自今以始,岁其有。

君子有穀,诒孙子。

于胥乐兮!

---

二、注释详解

1.有駜(bì):马匹肥壮貌,《毛传》:"駜,马肥强貌"

2.乘黄:四匹黄色马驾的车,周制天子驾六,诸侯驾四

3.明明:通"勉"勤勉之态,《郑笺》:"早起夜寐,在于公之所"

4.振振鹭:持鹭羽起舞,象征纯洁与祥瑞

5.咽咽(yuān):鼓声节奏舒缓悠长

6.駽(xuān):青黑色的马,《说文》:"駽,青骊马"

7.:福禄,《尔雅·释诂》:",禄也"

---

三、现代译文

(第一节)

骏马矫健毛色黄,

日夜为公操劳忙。

手持鹭羽翩然降,

鼓声悠扬醉舞狂。

众人同乐心欢畅!

(第二节)

雄马强壮毛色亮,

办公间隙饮琼浆。

白鹭振翅欲飞翔,

鼓点声中归途上。

共享欢乐聚一堂!

(第三节)

青骊骏马气昂昂,

公务之余宴飨忙。

从今岁岁丰收望,

君子福泽传后郎。

其乐融融共举觞!

---

四、文学赏析

# 1. 艺术特色

  • 复沓结构:三章重叠中变换"黄/乘牡/乘駽"词,形成递进式画面感
  • 视听通感:"咽咽"声衬静,"振振鹭"动写静
  • 虚实相生:实写宴饮场景,虚写"诒孙子"宗族传承

# 2. 思想内涵

  • 礼乐文化:反映周代"燕飨之礼"的仪式功能
  • 政治隐喻:通过"夜在公"与"言舞"对比,体现张弛有度的治国理念
  • 农耕文明:"岁其有"折射鲁地重视农事的传统

---

五、历史背景

1.创作时期

  • 主流观点认为属春秋中期(约前7世纪)
  • 《毛诗序》:"颂僖公君臣之有道也"

2.地域特征

  • 鲁国作为周公封地,保留完整周礼体系
  • 诗中"黄/乘牡"《周礼·夏官》车马制度

3.社会语境

  • 反映"礼崩乐坏"鲁国对周礼的坚守
  • "君子有穀"西周宗法制的延续

---

六、学术争议

1.作者身份

  • 传统说法为鲁国史官所作
  • 现代学者郭沫若认为是集体创作

2.主旨分歧

  • 汉儒解读为"美僖公"
  •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属"饮通用乐歌"

3.文字校勘

  • ""战国楚简中作"朙朙"强化勤勉义
  • "駽"在齐系文字中多从"""肙"

---

七、文化影响

1.文学传承

  • 李白《将进酒》"鼓馔玉"用宴饮意象
  • 苏轼《赤壁赋》"明月之诗"包含对《鲁颂》的致敬

2.礼制研究

  • 为周代车马制度提供重要文本证据
  • "振振鹭"仪式见于《礼记·明堂位》记载

3.当代价值

- "夙夜在公"廉政文化典故

- "于胥乐兮"华夏文明的和乐精神

(AI生成)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上一条:《有瞽》--无名氏 | ·下一条:《木瓜》--无名氏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