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47     共 2522 浏览

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原文

词牌名:水龙吟

标题:过南剑双溪楼

作者:辛弃疾(南宋)

>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

注释与译文

#重点词汇注释

1.南剑双溪楼:福建南剑州(今南平)双溪阁,剑溪、樵川二水交汇处

2.斗牛光焰:典出《晋书·张华传》,指宝剑精气上冲斗牛的异象

3.燃犀:用温峤燃犀角照水怪典故,喻洞察险恶

4.元龙:三国陈登,喻胸怀大志者

5.冰壶凉簟:玉壶凉席,喻退隐生活

#白话译文

仰望西北浮云蔽空,需倚天长剑劈开阴霾。传说此地深夜可见宝剑精光冲霄,我却只见山高水冷、星月黯淡。欲效古人燃犀照水,又恐惊动风雷水怪。

两山夹江对峙,高楼欲飞却敛。英雄老去,不妨高卧林泉。千古兴亡事、百年悲欢情,尽在登楼一望间。试问谁在夕阳下系缆收帆?

---

文学赏析

#意象系统分析

1.剑意象群

  • "长剑"斗牛光焰"喻抗金抱负
  • "燃犀下看"体现政治洞察力
  • 与"风雷怒"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2.空间建构

  • 垂直维度:浮云(上)-山潭(中)-鱼龙(下)
  • 水平维度:西北(中原)-东南(隐居地)

#情感脉络

1.壮志难酬:"倚天长剑"与"元龙老矣"形成强烈反差

2.历史苍茫感:将个人命运置于"千古兴亡"时空维度

3.进退矛盾:末句"斜阳缆"暗示英雄末路的无奈

---

历史背景解读

#创作时间推定

  • 约作于绍熙五年(1194)辛弃疾59岁隐居福建时
  • 背景事件:
  • 此前遭弹劾罢官
  • 同年宋光宗内禅,政局动荡

#地理象征

  • 双溪楼地处闽北,为入闽要冲
  • 剑溪得名与欧冶子铸剑传说相关,暗合辛弃疾"武报国"身份

---

词学价值定位

1.艺术特色

  • 用典密度:全词11处用典而不显晦涩
  • 声律处理:仄韵为主,配合激越情感

2.词史地位

  • 代表南宋豪放词后期转型之作
  • 开创"地理词"范式,影响后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作品

3.后世评价

-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壮苍凉,却不叫嚣" - 现代学者叶嘉莹称其"将身世之感打并入山水

延伸思考

1.比较阅读

  • 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同属"临词"但苏词旷达,辛词沉郁
  • 与作者同期作品《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形成互文

2.当代启示

- 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古典表达

- 英雄主义在逆境中的精神持守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