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牌】普天乐
【作者】张养浩
【原文】
稻粱收,菰蒲秀。
山光凝暮,江影涵秋。
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瘦。
雁阵惊寒埋云岫,
下长空飞满沧洲。
西风渡头,斜阳岸口,
不尽诗愁。
---
1.稻粱/菰蒲:北方主食作物与南方水生植物对举,体现南北物候差异
2.凝暮/涵秋:炼字典范,""写山色渐暗的凝固感,"涵"字状江水映秋的包容态
3.孤帆瘦:化用李白"帆远影碧空尽"瘦"字赋予帆船人格化特征
4.雁阵惊寒:典出王勃《滕王阁序》,暗含时节变迁的紧迫感
5.沧洲:语出《楚辞》,代指隐士居所,暗示作者归隐心态
---
金黄的稻谷已收割完,水边的茭白正秀美。
山色凝聚着暮霭,江面倒映着秋光。
退潮后江水显得格外宽阔,晴空下孤帆更显单薄。
寒雁惊飞穿过云峰,
从高空直降布满沙洲。
西风中的渡口,斜阳下的岸边,
绵延不绝是诗人的愁绪。
---
---
1.创作时期:约作于元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张养浩辞官归隐济南时期
2.社会语境:
3.个人经历:
---
1.宫调归属:属中吕宫,适宜表现"感叹伤悲"(《唱论》载)
2.句式特征:
3.音韵处理:
---
1.与马致远《天净沙》对比:
2.与白朴《沉醉东风》对比:
---
1.文学价值:被收入《全元散曲》及多部元曲选本
2.艺术再创作:
- 明代画家仇英曾据此创作《江天暮色图》
- 当代作曲家钱仁康改编为艺术歌曲
3.学术研究:
- 20世纪80年代引发"曲山水意象"热潮
- 近年出现生态批评视角的新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