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教育培训学习门户--公众课
来源:公众课     时间:2025/8/28 16:38:48     共 2527 浏览

一、原文呈现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

*宋·张抡*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可是尘缘未断,漫惆怅、华胥梦短。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

二、注释与译文

#注释

1.双阙中天:宫门两侧的楼观高耸入云,象征帝王威严

2.凤楼十二:泛指皇宫内华丽的楼阁,典出《列仙传》

3.宸游:帝王巡游,此处指宋孝宗元宵御赏

4.蓬壶阆苑:蓬莱仙山与阆风仙苑,喻指宫廷宴乐场景

5.驰隙流年:化用《庄子》"驹过隙"形容时光飞逝

#白话译文

宫阙巍峨入云端,凤阁春寒尚轻浅。去年元宵陪圣驾,瑶池宴饮侍君前。玉殿珠帘高高卷,群仙簇拥如临仙境间。祥云深处万烛燃,乐声震天彻夜喧。

光阴似箭匆匆过,转眼星霜已变换。今夜谁怜孤臣泪,回望故都路遥远。只因尘缘难割舍,空叹美梦太短暂。满怀幽恨无人解,唯见寒灯数点,孤雁几声哀怨。

---

三、深度赏析

#1. 结构艺术

上阕以铺陈手法再现"元夜"盛况,通过"五云"万烛"天丝管"等密集意象,构建出富丽堂皇的宫廷画卷;下阕急转直下,"驰隙流年"今昔对比,以"灯"归雁"凄清意象收束,形成强烈反差。

#2. 历史映射

作于南宋淳熙年间(约1180年),张抡作为南渡遗老,借上元节追忆北宋汴京繁华。词中""指汴梁,"臣"之泣暗含对靖康之难的隐痛,华胥梦短则隐喻南宋偏安的虚幻性。

#3. 词牌特色

《烛影摇红》本为宫廷颂圣之调,张抡却注入家国忧思。上阕严守格律对仗(如"双阙""楼"),下阕转用散句抒情,体现"赋为词"创作突破。

---

四、历史背景延伸

1.上元节文化:宋代元宵节放假五日,据《东京梦华录》载,汴京御街"灯山上彩,金碧相射"词中场景互为印证

2.张抡生平:字材甫,绍兴年间进士,历任宁武军承宣使等职,其《莲社词》多含隐逸之思

3.文学价值:该词被收入《全宋词》第3册,周笃文《宋词选评》称其"以丽景写哀,倍增其哀

五、对比研究

对比维度本词特征同类作品(如李清照《永遇乐·元宵》)
情感基调孤臣之悲闺阁之愁
时空处理今昔并置线性回忆
意象选择宫廷符号市井元素

---

六、学术争议

部分学者(如夏承焘)认为"尘缘未断"体现儒家忠君思想,而海外汉学家宇文所安则解读为对道教"冲举"理想的质疑,反映南宋士人的精神困境。

版权说明:
本网站凡注明“公众课 原创”的皆为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转载皆注明出处,遵循行业规范,如发现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的,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可以扫描右侧微信二维码联系我们。
  • 相关主题:
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 会员说明 新闻投稿 隐私协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