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祝英台近
标题:除夜立春
作者:吴文英(南宋)
```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
剪出红色的情意,裁就绿色的春讯,春花消息已攀上钗头。
斜阳与东风缠绵,不忍让旧岁匆匆溜走。
西窗有人频添烛火,守岁直到拂晓时分,欢笑声里传来新春莺啼。
忆当年团圆宴席,那纤手曾为我剥开黄柑,温柔香气萦绕心间。
归乡梦徘徊湖边,却迷失在如镜的雾中路。
可怜我满头吴地寒霜,这立春暖意消融不尽,偏又逢梅花零落如雨。
全词构建三重时空维度:
该作严格遵循《祝英台近》双调七十七字格律,上片押"股、去、语"(仄韵),下片押"素、路、雨"(仄韵),通过密集的入声字(翦、玉、不、落)营造哽噎之声情。
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此词应作于理宗淳祐三年(1243)前后,时值吴文英暂居临安,任仓台幕僚期间。词中"吴霜"作者已逾不惑,正值南宋后期战事频仍之时。
-立春习俗:"剪红裁绿"对应宋代"春幡"制作,《武林旧事》载"春前一日,临安府造进大春牛,用五色丝彩杖鞭之"-除夕仪式:"添烛西窗"宋代"虚耗"习俗,彻夜燃灯驱邪
周邦彦《祝英台近·晚春》聚焦闺怨,而吴词将个人羁旅与节气民俗结合,开创"令词"境界。
典型体现其"丽深曲"特征:
1.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梦窗《祝英台近》除夜立春一首,前阕极写欢乐,后阕极写悲哀,哀乐往复,如环无端"2.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首除夜立春感怀。'剪红'两句,切立春。'残日'三句,切除夜"
3. 叶嘉莹:"通过节日仪式感的描写,完成对生命流逝的哲学观照"### 七、延伸思考
该词展现南宋雅词三大特征:
1. 以俗事入雅词(节令民俗)
2. 以物象载哲思(吴霜喻生命)
3. 以词律塑情感(入声韵的运用)
